2023總統教育獎表揚以順處逆、力爭上游的學習精神,56位獲獎者從大專、高中職到國中、小校園,皆樹立了百折不撓、發憤圖強的典範。
施翯自幼罹患自閉症,有典型的固著行為、喜愛自說自話、社交互動溝通困難、注意力容易渙散等症狀,理解能力也偏弱。因此除了進行早療課程外,同時加入打擊樂班及兒童合唱團,用音樂輔助學習。
因自閉症的障礙,施翯中年級時暫時改為在家自學,但仍持續參加學校弦樂團,擔任低音大提琴手,並增加修習樂器種類,打擊樂之外,也努力學習鋼琴、豎琴、長笛、爵士鼓,並以認真的態度克服重重難關,參加音樂比賽迭有斬獲。
2020年施翯首度參加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即獲多元表演第一名、音樂表演第二名。此後屢獲教育部等單位邀約,於記者會、頒獎典禮等重要場合演出。此外,他將自閉症重複說話的缺陷,轉化為語言學習上的優勢,練就標準的發音,對話也十分流暢,個性變得自信又開朗,高年級時逐步回到學校共融學習。
2022年底,施翯代表班級參加學校閩南語朗讀比賽及英語對話比賽,更與弦樂團同學一起參加新竹縣學生音樂比賽,獲得弦樂合奏優等。施翯的個性樂觀善良,克服先天障礙,以音樂開啟與世界溝通的窗,令人感動,值得稱許。
還有一位是由祖母隔代撫養長大的莊佳龍,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接觸競技體操,面對辛苦漫長的訓練,偶有挫敗、感到無以為繼時,阿嬤的諄諄教誨就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小學六年級時,莊佳龍開始嶄露頭角,在競賽中獲得八面金牌。國中階段,在全中運接連奪下多面金牌,並在109年國中男子競技體操囊括單槓、雙槓、地板、跳馬、鞍馬、吊環及全能等所有項目共7面金牌,被媒體大篇幅報導,並封為「最強國中生」。
上高中後的第一次全中運,莊佳龍拿下四面金牌。高二時,又在全中運囊括單槓、雙槓、跳馬、鞍馬、吊環5面金牌,以及全能1面銀牌,並獲選代表臺灣參加在法國諾曼地舉行的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勇摘雙槓金牌、單槓銀牌;更獲得111年體育運動菁英獎「最佳新秀獎」。
雖然來自極弱勢家庭,莊佳龍不向命運低頭,擁有高度的品格力及學習力,又富有高遠的夢想及實踐的勇氣,積極正向、勇敢果決。雖已是臺灣之光,但從不嬌矜自滿,個性溫和卻意念堅毅,實為楷模。
另外,來自視障家庭的王培根,少年時即因視網膜剝離而全盲,青春期加上失明的茫然,曾讓他失去與人互動的自信、在群體中的安全感,以及對自我的認識,讓他難以調適。但在各方親友的支持下,他投注多數心力讀書、調適自己,並因不屈不撓的精神,成績優異,曾獲2010年獲頒總統教育獎,今年為第二次獲獎。
王培根就讀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後,開始面對自己的內在與障礙,嘗試在視覺化為主的社會中,從一個沒有視覺輔助的生命出發,尋找出回應世界的方式,以及看待社會與人群的角度。大學畢業並繼續研讀碩士,在學術研究與自我覺察之中,發現了那個堅毅、有信心、主動助人、擅於傾聽與對話的真實自我。
2019年他在國內研討會發表兩篇障礙研究,嘗試以研究所學關切障礙議題。2021年起進入臺大學輔中心工作,以自身的生命經驗及專業知能,關照自我,也陪伴身邊每個經驗受迫與無助的心靈。
王培根希望未來運用所學,持續以更大的熱忱與信念,擁抱社會工作、障礙研究與自我。他知行合一、自助助人的生命態度,是社會正向的力量,值得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