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2023世界環境日及促進在地產業文化,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參與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文化局所舉辦的環境藝術市集活動,以環境永續為理念,藝術美學為視角,運用日常生活的回收物品進行藝術創作,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以達成環境生態保育融合藝術文化素養的目標,讓環境保護行動有更豐富的內涵。
北市環教中心呼應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中心教師與志工們運用天然素材,如果實、種子、枯倒木,搭配人造回收物,例如:玻璃瓶、軟木塞、鐵鋁罐頭,融入木、金工技巧進行美化設計,透過鋁線、棉繩加以串聯,再添加具有生命的植物,創作出融合生命、自然物與人造物的療癒盆栽。環教中心表示,這類型的藝術創作一方面可以減少(Reduce)塑膠花盆的使用,將塑膠素材回收(Recyle)、再利用(Reuse)產出的環境藝術盆栽,可延長物品生命週期,更充分融合環境生態與藝術美學。另外,活動當天中心也帶領民眾運用傾倒木的樹枝為素材,替代塑膠筆桿製成個性化的樹枝鉛筆,以實際動手做響應世界環境日「Beat Plastic Pollution」的主題。
臺北市立動物園諶亦聰園長表示,眾人的支持是環境永續與藝術美學理念推廣的正面力量,也是對地球環境永續發展最強有力的後盾,期待未來有機會在更多場合分享更多元的環境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