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圖書館及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為共享臺灣鐵道研究資源,促進鐵道歷史文化的保存、研究及推廣,基於平等互惠的合作原則,雙方同意將於明天(24日)上午,由曹翠英館長及鄭銘彰主任代表兩館在國臺圖簽署合作備忘錄。
臺灣從1887年清劉銘傳主政起,開始建造基隆到臺北間的鐵道,至1908年西部縱貫線鐵路通車,鐵道成為臺灣南北陸路交通的骨幹,並自基隆北向連結日本、自高雄南向延伸南洋,銜接兩大海運網絡,帶動臺灣經濟的發展與累積轉型的能量。同時,鐵路也逐漸成為民眾跨區域移動或區域內通勤的必要工具,逐漸深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國臺圖建館以來,致力於蒐集與典藏臺灣相關的圖書文獻及各類型資料,其中收錄數量龐大的鐵道資料,甚至有專為鐵道主題所編修的專題史料、報告書、年報、地圖、寫真帖、旅行案內等。對於從事臺灣研究的學者、研究人員、研究生、鐵道文史工作者,或是僅僅只是一位鐵道迷來說,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並不陌生。
然而,過去受限於經費與技術,館藏鐵道資料絕大多數是以黑白影像的微卷掃描轉存。館藏數位資料面對現今支援各界在研究、教學、展示、保存與加值應用等方面,其應用與支持的力道已明顯的不足,並且不夠多元。為此,國臺圖在歷經與鐵博合作數位化《路工》、《暢流》兩份雜誌之後,嘗試進一步合作針對日治時期的旅行案內等鐵道數位資料進行優化,也思考著在資料與實物的典藏與展示方面,以及在學術研究與推廣活動上,擴大雙方的合作,希望以更多元、更豐富的內容,整合提供讀者或觀覽者閱覽。
國臺圖表示,目前已在112年度「本土教育人才培育素養計畫」中,安排臺灣鐵道知識推廣講座,由鐵博研究組組長曾令毅博士主講「臺灣首座近代化工廠『臺北機廠』的性質與技術紋理」,以及實際參觀鐵博的實物收藏,期望能在文獻與實物展品中相互參照,敬請讀者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