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25日)舉辦《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困境-醫學新知工作坊》,邀請醫師說明新乳癌類型的最新治療方式,透過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精準治療,不僅有助於解決抗藥性問題,更讓患者多了一項治療選擇。
哈佛健康管理中心院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指出,我國一年新增超過一萬五千人罹患乳癌,相當於每35分鐘就多一名乳癌病友;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適合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治療的「HER2陽性」乳癌。同時HER2下還有HER2弱陽性(HER2-low)的新分類,不適用現行抗HER2標靶藥物,過去只能選擇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等,不過在「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出現後,可望多一種精準治療新選擇。
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表示,有別於傳統合併使用標靶藥物與全身性化療,ADC就像是精靈導引炸彈,能精準找到攻擊的目標,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說可以集中火力,同時盡量不要傷及無辜,因為過去化療跟標靶分開打的時候,化療還是會有副作用,但是現在把藥物都結合在一起後,能夠更精確將藥物濃度集中在癌細胞上,盡量不要造成正常細胞的傷害,這也是對ADC很大的一個期許,ADC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攜帶的藥量多,因此除了主要攻擊的癌細胞消滅後,隔壁的癌細胞也有機會連帶被消滅,這樣的旁觀者效應也是ADC的最大特徵。
饒坤銘醫師說明,越來越精準的分類,也使得乳癌標靶治療的策略更完整,不過ADC藥物雖然透過標靶藥物鎖定癌細胞,但也攜帶有化療藥物,在毒殺癌細胞的同時仍可能伴隨相關副作用,提醒患者務必遵循醫囑,有助於副作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