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史博館「守護·時光」儀式 發表館藏《黃牛》絹畫修護成果

2023-03-30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史博館梁永斐館長致詞

史博館梁永斐館長致詞

國立歷史博物館今天(30日)舉辦「守護·時光」捐贈儀式暨館藏《黃牛》絹畫修護成果發表,除了接受林玉山家屬林柏亭先生捐贈其父親的包含《野柳海邊》等58件畫作,同時公開修護完成的林玉山老師《黃牛》原作與紀錄片,展現史博館堅守文物守護者的角色,以及對於守護全民文化資產的追求與態度。

 

林玉山老師(1907-2004)是臺灣嘉義人,自幼展露繪畫天份,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臺展三少年」享譽盛名;創作致力觀察自然、勤奮寫生,以動物畫見長,戰後任教於臺師大美術系,畢生奉獻藝術教育,作育英才無數,並倡導美術活動,為臺灣美術史上繽紛重要的一筆,也是臺灣畫壇最完整有力的一位代表。林玉山家屬林柏亭先生,在2006年捐贈林玉山日治時期的《黃牛》膠彩絹畫珍品給史博館,原畫作因年代久遠,捐贈時曾大面積遭受蛀蟲啃蝕,史博館受贈後立即啟動相關研究,並委託臺藝大書畫藝術系老師李秀香書畫修護工作室進行畫作的修護計畫,搶救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

 

文化部李連權次長表示,林玉山老師是臺灣寶貴的資產,滋養臺灣這塊土地的人文素養與感情,也豐富國家文化內涵,有句話說「不登玉山,不知臺灣山川之美;不識林玉山,不知臺灣畫作之美」,林玉山老師也不只是這樣,他在作品中充分地展現對臺灣的意象。

 

李連權次長看完《黃牛》修護紀錄片後指出,博物館的典藏文物不只是把文物放在庫房,而是透過研究、修護與紀錄,並規劃一系列的策展與推廣教育,將臺灣藝術史的建構工作向前推進,藉以壯大臺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才是最重要的方向。

 

經過此次捐贈,史博館現藏林玉山先生作品總計已達87件,捐贈儀式上也特別展示剛修復完成的林玉山先生《黃牛》膠彩絹畫,分享史博館為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的努力成果,未來期盼能建立每一件典藏品的藏品履歷,共同建構臺灣美術史的歷史脈絡,以不負捐贈畫作者所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