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教育局今(24)日於中山國中辦理「新世代學習空間觀摩會」,由局長湯志民親自主持參與,帶領與會者共同體驗新世代學習空間,期望透過標竿學校經驗分享,逐步引導臺北市高、國中各校規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空間設計。教育局表示,112年度預計投入約3,000萬元經費,結合專科教室環境升級計畫,透過課室空間改造,帶動整體教學創新,循序推動臺北市學習教室新面貌。
因應新世代學生學習和需求,臺北市提供學生多元的課程、創新的教學、豐富的學習資源,展現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教育局湯志民局長表示,108課網期望培養學生成為自發主動學習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校應有教學的應用和空間的營造,包括教室內桌椅位置和擺設,打造成主動學習的空間。湯局長舉例,建置一間上百萬元經費的教室,若要達到最佳使用效果,應是要能提供給不同學科使用,教學方法、教學設備和學生規模可以融合的老師就能共用同一教室,讓教室使用率達5成到7成。湯局長進一步指出,要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必須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像是臺北市目前建置完善且教育影片資源豐富的酷課雲平臺或是圖書館等,讓學生能主動搜尋所需資料,吸收內化後再應用,將能有效提高學習的層次。
教育局於中山國中舉辦「新世代學習空間觀摩會」,在未來教室進行彈性課程「科學探究」教師多模態教學演示。老師在教室內一改以往由教師講述教學模式,轉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運用酷課雲影片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善用未來教室內建置的ICT教學設備,提供學生資料搜集、討論及協作的輔助工具,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分組討論及小組發表等活動,引導他們主動進行自然探索等學習活動。此外,在國際教育走廊、智慧書牆也結合老師的教內容,靈活運用廊道、校園角落、特色教室及ICT設備,讓校園生活場域也能成為多元學習的空間。
教育局表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多樣態學習需求,搭配教學空間的彈性運用與資訊科技結合,更能符合教學模式的創新。教育局也鼓勵各校藉由課室空間的改造,帶動整體教學法及課程設計的革新,創造更多激勵學生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