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國健署呼籲定期大腸癌篩檢 陽性追蹤不姑「息」

2023-03-16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腸治久安就要篩,陽性追蹤不姑『息』」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大合影;左起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謝佩君簡任技正、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賴正大秘書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藝人何豪傑先生、國健署癌症防治組林莉茹組長 (國健署提供)

「腸治久安就要篩,陽性追蹤不姑『息』」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大合影;左起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謝佩君簡任技正、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賴正大秘書長、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藝人何豪傑先生、國健署癌症防治組林莉茹組長 (國健署提供)

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影響國人健康甚鉅。為了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舉辦「腸治久安就要篩,陽性追蹤不姑『息』」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相關檢查,才能找出潛「腸」危機。

 

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過實證研究證明,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國健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因此定期篩檢更顯重要,同時如果篩檢結果為陽性也無須過度緊張,最重要的還是回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因為當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所以希望陽性個案的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與確診認定是非常重要的,篩檢陽性者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進一步找出隱藏在大腸中的息肉,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的當下即可切除,不必再另外進行手術,就能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進一步惡化為大腸癌;呼籲民眾定期篩檢,一同確保腸道的健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