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國臺圖「韌性·臺灣」論壇 引領永續精神新思維

2023-03-07 發佈 石耀宇 臺北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分享 (國臺圖提供)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分享 (國臺圖提供)

土耳其大地震震驚全球,為了提升臺灣民眾整體防災意識,在意外發生時能快速應變,凝聚社區向心力,國立臺灣圖書館辦理「韌性‧臺灣」論壇,邀請多位學界與實務界長期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的專家,期許帶領民眾從多角度切入,一同關注防災議題。

 

在危機和災難面前,沒有任何人能夠做足準備,也無人能掌握全局,內政部近年推動韌性社區,希望社區具備災害容受力,並於災後能快速復原,國臺圖曹翠英館長表示,希望藉由這次的論壇帶給民眾,如何透過自助互助,做好事前預防、災害中應變以及災後復原,特別是臺灣曾經歷九二一大地震的驚險時刻,在韌性社會中具備防護能力格外重要,國臺圖也以身作則,與林業試驗所及新北市中和區公所共同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打造全國首座韌性都市林。

 

論壇首場由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專題演講「與世界同步:接軌SDGs」,從全球暖化現象切入提出警示,談到如何從生活中力行環境永續,並以「一念慈心,萬物歸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勉勵所有聽眾。第二階段的專題座談「我們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則由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周中哲主任、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馬士元副教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李香潔組長,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葛兆年研究員共同與談。

 

馬士元副教授指出,每一次的災害影響都不同,因此無法完全倚靠先前經驗預防,在大規模災害發生之時,提醒民眾至少要於家中儲備三天充足的糧食,不能僅倚靠政府救助,民眾也需培養自救甚至是互助能力;葛兆年研究員分享了與國臺圖共同推動韌性都市林示範區的經驗,韌性都市綠資源的管理與實踐,期盼打破過去零星配置的行道樹,以生態角度重新規劃,進而讓都市綠資源與地景、防災進行整合。

 

論壇現場並設有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攤位,傳達民眾各種防災知識;國臺圖依據論壇精選主題好書,希望能將圖書館作為倡議永續發展,帶動民眾積極行動,創造「韌性臺灣」永續精神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