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化校園反毒教育工作,教育部與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今(112)年度將「紙風車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拯救浮士德計畫」延伸至國小校園,今(21)日在臺北市雙園國小進行首場表演,以趣味方式讓學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瞭解網路世界所潛藏的危險,在場學生掌聲和笑聲不斷,有效提升毒品防治的宣導效益。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吳林輝司長表示,教育部與紙風車劇團攜手推出反毒戲劇工程,10多年來已造訪全國778所國中、演出超過860場次。有鑑於目前新興毒品推陳出新,許多學生上網時會接觸到毒品資訊,因此和紙風車劇團討論,期望將反毒戲劇推廣到國小校園。紙風車特別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調整劇本內容和橋段,讓小朋友認識偽裝成飲料或零食的新興毒品,並了解該如何小心防範毒品危害;此外,由於小朋友常接觸到3C,包括網路詐騙和網路交友等議題也融入在戲劇中,教導學生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受騙。
紙風車反毒戲劇「拯救小小浮士德計畫」以國小中高年級為主要宣導對象,將巡演全國2,668所國小,以戲劇演出代替教科式的宣導,首場演出於臺北市雙園國小登場。身為校友的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李遠董事長表示,很開心自己畢業60年後還能返回母校,有鑑於毒品滲透校園情形相當嚴重,這次所國小所演出的《你快樂、我平安》和《少年浮士德》兩段戲劇不僅講反毒,也告訴孩子在網路世界中如何自我保護,因此戲劇呈現不太會說教,而是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和有趣好玩的演出方式,告訴孩子新興毒品偽裝成零食,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紙風車劇團今年特別調整劇本,藉由演出劇中主角浮士德的童年生活,引導學生能夠清楚瞭解網路世界所潛藏的危險,因為近年來毒品型態不斷變化,毒品的外觀及施用方式也更讓人難以察覺,像是加入毒品成分的電子煙彈、煙油,或與乾燥葉草相似的大麻、恰特草等。「拯救小小浮士德」就是以此作為小學反毒教育的出發點,提醒各年齡層學生要能夠辨別網路毒品訊息,像是「咖啡」、「哈草」、「氣球」等特殊字句,甚至連表情符號都有可能是毒品交易的暗語,進而避免遭受毒品誘惑或是誤觸毒品交易陷阱。
教育部表示,網路毒品案件數逐年上升,而持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小朋友,只要連上網路就有可能誤觸毒品資訊,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行為異常,甚至疑似有藥物或物質濫用情形,除了可以請學校提供春暉輔導等相關資源外,也可撥打毒品防制中心諮詢專線0800-770885,即可獲得專業協助。如果想瞭解更多反毒資訊,可上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