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腸病毒風險莫輕忽 疾管署提醒民眾落實手部及環境衛生

2023-02-01 發佈 王芓諭 臺北
腸病毒風險莫輕忽 疾管署提醒民眾落實手部及環境衛生

腸病毒風險莫輕忽 疾管署提醒民眾落實手部及環境衛生

「腸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春節假期親友歡聚,人群移動頻繁,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應保持警覺,確實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急診就診數為134人,較前一週上升74%,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去年年底有3例腸病毒重症,其中1例不幸死亡,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且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此外,即使痊癒後腸病毒仍會隨著糞便排出達8到12週左右。

 

副署長莊人祥提醒,腸病毒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使用10公升清水加上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副署長莊人祥表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提醒家長,若孩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除了腸病毒,近期也新增四例流感重症案例,均未接種流感疫苗,呼籲民眾務必做好個人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出現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以掌握治療契機,降低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並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不上班、不上課,防範病毒傳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