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慢飛兒童的家庭,需要透過早期療育資源介入,減輕發展遲緩,甚至未來需要醫療復健、特殊教育等資源協助。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臺北市放寬「弱勢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對象及「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補助計畫」自費補助規定,協助每個慢飛天使的家庭,及早給予所需的資源。
早期療育是一場家長與孩子需要共同面對的長期戰,北市社會局兒童及少年福利科葉俊郎科長表示,由於健保給付的早療課程要等候很久,因此不少家長為了搶在黃金治療期間能給予遲緩兒獲得療育服務,因此多採自費課程。為了減輕家長負擔,臺北市從112年放寬「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補助計畫」自費補助規定,新增補助自費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項目,並取消交通費及療育訓練費只得擇一補助的限制,讓發展遲緩兒童可就近及時獲得療育服務。
此外,早期療育兒童6歲後若仍需要相關醫療及復健上的療育費用補助,臺北市也放寬了「弱勢兒童及少年醫療補助」對象,6歲以上未滿18歲弱勢兒少也可申請健保不給付須自費發展遲緩療育訓練費用,針對低收入戶兒少,每人每月最高得補助5,000元;中低收入戶、領取北市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兒少,每人每月最高得補助3,000元,減輕弱勢家庭後續療育費用的負擔。
社會局表示,臺北市每年約有2,500至3,000名通報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需要投入許多的時間與金錢,過去臺北市政府設有早療補助,提供經醫師鑑定發展遲緩兒童可以申請療育費用補助,讓孩子能透過早療課程習得所需技能,進步成長。未來社會局將針對弱勢家庭持續幫助慢飛兒童延續就醫及復健效益,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