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共同合辦《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展出時間自即日起至4月5日;特展使用先進的體感互動遊戲、觸控裝置、沉浸式劇場與圖像感應等新媒體科技,要讓民眾更容易了解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及價值,進而建立保存意識,共同守護臺灣獨特的海洋歷史與文化。
文化部文資局主任秘書林滿圓表示,為彰顯海洋臺灣的文化意涵,落實公眾對於水下文化資產重要意識,此次特展是文資局和科工館第2檔聯手合作的巡迴特展,將以多媒體互動展示形式,分為「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臺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展區,透過大型沉浸式船隻造型投影劇場裝置,帶領大家重返大航海時代,並認識水下文化資產的來源與保存的重要性。
科工館館長李秀鳳則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數百年來海洋提供了臺灣人民永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孕育出多元的文化特質,而這些水下文資封存於有如「時空膠囊」般的海底下,蘊藏豐富的考古與文化訊息,是認識過去人類文化與生活的寶貴遺產;作為南部重要科普推動場域的科工館,很高興可以持續以跨部會方式與文資局合作,透過整合科學、藝術、文化項目,從歷史脈絡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融入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一起守護臺灣珍貴的水下文化資產。
此項特展結合水下考古與陸域遺跡,將各時代航路與留下的多元遺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從歷史脈絡認識水下文化資產,並融入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大航海時代海洋歷史、在地海洋人文特色等內容,以呈現出不同風貌的全新展覽,認識水下文資原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