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國際

體育署備戰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 為巴黎奧運奠基礎

2023-01-11 發佈 吳晨琳 臺北
體育署積極備戰2021成都世大運及2022杭州亞運。圖片左起為國訓中心李文彬執行長、教育部體育署林騰蛟代理署長、體育署洪志昌副署長。

體育署積極備戰2021成都世大運及2022杭州亞運。圖片左起為國訓中心李文彬執行長、教育部體育署林騰蛟代理署長、體育署洪志昌副署長。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31屆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及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延至今年舉行,教育部體育署為了落實培訓一體化效益,這次的世大運培訓仍以結合亞運計畫辦理為原則,希望能延續過往整合的培訓成效,逐步培養運動選手前進國際體壇,爭取佳績。

 

第31屆成都世大運將在112年7月28日至8月8日舉行,預定舉辦16個運動種類。體育署辦理這屆世大運培訓規劃,以3階段培訓作業,並依大會公布最新參賽規定及參賽年齡放寬至27歲,配合修正培訓參賽實施計畫各階段培訓日程,預計於1月中旬完成各種類代表隊選拔辦法修訂,並於2月1日起至賽事前,進駐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展開調訓。

 

第19屆杭州亞運將在112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預定舉辦40個運動種類。亞運培訓也同步調整至112年9月,為了因應延期影響培訓工作及代表隊遴選方式,已將原第3階段延長以持續辦理培訓,並偕同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輔導相關單項運動協會完成各代表隊遴選辦法之修正,且針對已選出代表隊而不再修正遴選辦法者,輔導規劃辦理測試賽或對抗賽,及早調整施訓策略,保持備戰狀態。

 

體育署表示,世大運及亞運的核心運動種類皆為目前奧運會的競賽運動種類,這兩項賽事的參賽及培訓已成為奧運國家儲訓選手養成的重要階段,今年兩項賽事共同的重點選手,包含桌球好手林昀儒、柔道好手楊勇緯、游泳選手王冠閎與王星皓、射擊選手林穎欣,體操界則是鞍馬王子李智凱和亞洲貓王唐嘉鴻,以上選手均預計代表我國出賽。

 

體育署期望複製2017年臺北世大運以來的成果;一方面世大運提供國家隊參加亞運會的賽前調整機會,另一方面,世大運及亞運提供奧運國家儲訓選手累積國際參賽經驗及自信。期許選手於成都世大運及杭州亞運超越自我,獲得佳績,讓世界看見臺灣,更進一步為2024巴黎奧運奠定成功的基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