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2023推出全新Podcast節目臺北「原」宇宙,邀請北市原住民青年學子暢談自己在都市生活經驗及圓夢故事,透過輕鬆的訪談,述說臺北求學及生活的有趣故事。
在網路上具有高人氣的單口相聲演員喬瑟夫(簡慕懷),演出自然且口條流暢,很難相信他曾經有「口吃」的困擾。有著排灣族的深邃輪廓,但跟一群原住民在一起時卻曾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他將分享如何以另類幽默詮釋原住民當代的囧境。
臺灣第一個獲得金馬獎的女導演及臺灣第一位金馬獎原住民導演陳潔瑤,因為父親的舊相機,開啟了她對影像世界的好奇,在國片最慘澹的年代她跟著張作驥等導演,從最基層的場務開始學習,以原住民女性的溫柔視角透過電影探索及實踐泰雅文化。臺藝大電影系畢業的曾宇平用影像表達陌生又親密的泰雅文化,聽聽他分享,求學過程中如何回應同學質疑的加分議題。
國內第一位以原住民傳統族名行醫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希雅特‧烏洛,就讀臺大醫學院期間,因為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才認識自己的族群並積極參與太魯閣正名運動。學生時期的文化議題歷練,成為他在醫學精進的涵養,並成為國外留學的優勢條件。
臺北市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主任白紫‧武賽亞納表示,Podcast邀訪多位來賓,分享了臺北原民孩子的心情,在臺北市出生長大的原住民,其實在某些方面是一群很孤單的孩子,他們沒有部落經驗,也沒有一般社會大眾所期待的原住民印象(原住民口音、幽默、愛跳舞唱歌、擅長運動等),也因為都會化讓他們在原住民群體中被視為「他者」,他們渴慕原住民的文化,但內心對於族群及身份認同常會感到迷惘。臺北「原」宇宙節目以教育為出發點,透過年輕人常使用的傳播媒介,讓臺北的原住民孩子暢談自己的都市經驗,也讓更多老師、家長及同學,有不同的視角認識身邊的原住民學生。
臺北「原」宇宙節目共訪問8位來賓,一個小時的節目分成上下兩集播出。每一位來賓的故事正好投射出不同領域及族群的都市經驗,第一季節目於每週五下午5點於各大平臺(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 Podcast Google Podcast等)上架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