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重大成長與變化,無論課業、兩性、人際關係乃至親子關係都面臨挑戰,臺東縣成功商水輔導主任魏頡表示,面對「難懂」的孩子,家長需要換個相處模式,主動、不帶評價的關心,傾聽、理解孩子的想法,嘗試適度的放手,引導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從兒童過渡到成人,青春期的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是在心理方面練習獨立的時期,面對孩子的情緒、爭辯,家長往往無所適從,加上人手一機的現代社會,使溝通互動的機會減少,導致親子關係更加疏離,成功商水積極推動親職教育,盼從家庭著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成功商水輔導主任魏頡表示,青春期是學習獨立、尋求自主的階段,開始對大人的觀念、權威產生質疑,往往被困惑的家長解讀為「叛逆」,而國高中階段的學生,生活重心轉移到同儕身上,加上資訊發達,如何幫助家長與孩子有更好的互動,在生活中扮演引導角色,是學校推動親職教育著力的重點。
他建議,家長可以練習主動關心,態度開放、不帶評價,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不急於否定,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願意分享、彼此交換意見,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並適度放手,讓孩子有嘗試的機會,也讓親子都有更多學習的空間,拉近親子關係,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另外,偏鄉學生多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加上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功能不彰,「談『生活』之前,要先解決『生存』的問題」,魏頡主任說,學校近年積極爭取經費,提供補助與工讀機會,協助經濟弱勢學生,也期許輔導工作的推動,能讓孩子對未來有期待、有規劃,跳脫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