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7成5肝癌患者未曾治療過B肝 遠離肝癌有3「B」要做到

2022-12-2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國健署與臺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呼籲國人重視B肝防治,遠離肝癌風險

國健署與臺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呼籲國人重視B肝防治,遠離肝癌風險

我國從1986年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疫苗世代的B肝帶原率持續降低至0.5% ,但肝癌仍高居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根據義大醫院肝病中心臨床分析指出,有7成5的肝癌患者輕忽B肝追蹤與治療,錯失預防肝癌的最佳時機;臺灣癌症基金會B肝衛教大使錢薇娟也提醒民眾提醒民眾掌握3個「B」,即是要知道、要追蹤、要治療,B肝不苦惱!

 

臺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執行長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2019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肝癌每年約有11,000新診斷個案,約8,000人因此失去生命。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為B肝帶原者,以此推算,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死亡。疫苗接種與抗病毒治療都是防治B肝相關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在B肝疫苗政策啟動前的「疫苗斷層世代」,目前年紀在37歲以上,估計仍有190萬B肝帶原者。其中,不少人因為沒有持續追蹤,錯失治療的時機,進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義大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許耀峻指出,義大研究團隊回溯分析了1,017位罹患肝癌的B肝患者後,發現高達75%(762位病友)在罹癌前未曾治療過B肝,平白錯失了預防肝癌的良機;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未曾治療B肝的患者在攸關病情追蹤的各項指標,不論是門診就醫、專科診療、肝指數檢驗、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等等,都顯著較低,顯示疏於追蹤的後果。此外,255位診斷肝癌前曾接受B肝治療的患者中,71%(181位)已患有肝硬化,意味著雖有治療,但時機已過晚。許主任並強調,對於B肝帶原者來說,若未持續追蹤,並於適當的時機介入治療,慢性B肝患者進展到肝硬化或肝癌的終生風險為25-40%。

 

為了提醒B肝疫苗斷層世代與大眾遠離B肝致癌的威脅,臺灣癌症基金會邀請知名前女籃國手的錢薇娟擔任B肝衛教大使。錢薇娟表示,自己也是B肝疫苗斷層世代一員,從小在球隊因例行檢查就知道自己B肝帶原,但在醫師衛教下,瞭解B肝是造成肝癌的最大原因,長期維持每半年做腹部超音波和B肝相關檢查,以降低疾病惡化甚至癌變的風險。錢薇娟也提醒民眾掌握3個「B」須要,第一就是「要知道」,瞭解自己或家人是否為B肝帶原者或感染者,且確診後進一步尋求醫療協助。其次是「要追蹤」,別誤信「健康的B肝帶原者」說法,如果確認B肝帶原,定期追蹤以掌握肝指數ALT、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肝纖維化程度和病毒量等,才能進一步評估治療需求。第三則是「要治療」,鼓勵病友主動與醫師討論,一起決定治療方案;目前部分病友的治療可以獲得健保支持,積極掌握自己的健康,避免自己淪為肝癌候選人。

 

要遠離B肝威脅,一定得先「知道」!政府從109年起放寬B、C型肝炎篩檢,補助年齡45至79歲民眾終身可以篩檢一次,目前已超過百萬人接受篩檢,其中B肝陽性率約12%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國人,善用政府提供的預防保健服務,透過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並減少致癌風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