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育達雙語國中部的英文課以學思達教學方式進行,老師從沙烏地阿拉伯即將打造的「The Line」未來城市出發,結合環境永續和企業永續ESG議題,引導同學探究思考,一同討論這座未來城市發展的前景、爭議及困難。
夏翊軒老師表示,地球永續課程結合英文、創新領導和國際議題,設計規劃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企業永續ESG相關的主題內容,期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並延展思考深度。沙烏地阿拉伯去年對外宣布將打造一座零汽車、零道路、零碳排的「The Line」未來之城,夏老師帶著學生從影片中一窺未來城市的模樣。The Line將是一座寬度僅有200米,但高度和長度分別會達到500米和170公里的條狀智慧型城市,運用建築底部的高速列車來移動,所以不會有道路跟車子的設置。此外,條狀城市將包覆在玻璃幕牆內,可以容納多達900萬名的居民。
透過影片和資料說明,夏翊軒老師也帶領同學審視思考「The Line」專家團隊在建築和都市規劃、交通、能源與財政等項目的構想和理念,鼓勵同學以多元觀點從環境、社會、經濟和倫理四個面向進行討論。同學們對於城市內的自然系統,是否能確保住戶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自然氣息感到懷疑?對周邊的自然生態是否會產生影響?另外,整座城市雖然完全採用再生能源來驅動,但能否支持900萬人來生活;是否會用馬斯克正在發展的「超級高鐵」等眾多的發想與提問。雖然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但在同學們不斷腦力激盪的過程中,擦撞出更多新穎的想法和可能性。
經過熱烈討論後,同學們分組上臺報告,一致認為「The Line」或許是為了解決當今人類在城市生活中面臨的難題而發展出來的未來城市,或許也將成為另一種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張子韜同學表示,「The Line」是一座具備完善建設與民生設施的創新城市,讓他感到好奇的是住進去的居民會是有錢的富商還是貧苦的平民百姓?此外位在沙漠中的城市,將採自由民主還是極權管控?由於「The Line」預計在2030年建造完成,許多的未知也讓張子韜同學擁有很大的期待。
夏翊軒老師表示,同學們對於元宇宙和未來創新的議題深感興趣,也因此主動搜索更多資料,透過探究議題課程設計,讓學生多思考、多表達,除了豐富學習歷程外,也實現學思達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