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國際學校高中一年級學生黃睿恩在兩年前參加校內的金融輔導課程,就此開啟對金融理財的興趣,從課程中學習資產配置,認識各項理財工具,進而瞭解國際政經情勢與投資市場的關聯性,不但增進國際觀,也為未來升學找到方向。有志就讀大學商學院金融相關科系的黃睿恩同學,目前除了積極準備學科學習外,也從實務中累積金融知識和投資經驗。
康橋國際學校盧宣志組長表示,臺師大宏觀金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籌備處團隊將金融教育融入12年國教,培養並提升學生的金融素養。學校參與此項計畫,將金融教材融入在校內社團或選修課程,並透過小團體輔導,獲得顯著的成效。盧宣志組長指出,尤其是部分平時低成就或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在參加課程後不但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也找到了學習方向。
盧宣志組長認為,金融教育融入在學生的課程學習中,不但有助於提升中學生的財經知識,也能拓展他們的國際觀,將全球財經事件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透過學習累積金融知識,在面對國際局勢變化時活用所學,做出適當的因應。同學們在認識各項投資工具後瞭解如何判斷與操作,有助於培養正確的投資心態和行為,避免掉入投資詐騙的陷阱。
目前就讀高一的黃睿恩同學,在國中八年級時因為老師的推薦而參加校內的金融小團體課程,當時他對金融理財只有模糊的概念,原本只是想打發時間,嘗試接觸新的事物,卻意外地引發他對財經議題的學習興趣。他表示,課程中所教授的金融知識雖然複雜,但也不難理解,透過學習,開始瞭解銀行的運作模式和環境事件對投資市場的影響。
除了增進金融財經的知識外,黃睿恩同學也建立了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和心態。參加金融小團體輔導課後,黃睿恩常與父親討論財經新聞,父親發覺他對投資的興趣,就給他每個月2千元零用錢作為投資股市用。黃睿恩表示,將錢放在銀行和股市是不一樣,買股票要去關心漲跌情勢,不過股息通常優於利息,投資報酬率更高。對他來說,與其炒短線,還不如長期持股,未來進入職場後,可將一部分的薪水投資股市,一部分存在銀行,讓自己除了有工作收入外,還可以增加被動收入。
盧宣志組長表示,財經課程除了傳遞金融知識外,也透過桌遊讓同學累積實戰經驗。他表示,「金融戰略王」桌遊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同學在遊戲中進行資產配置,為了增加資產,同學們就必須思考如何分散風險和做出較佳的投資決策。不少同學回饋,透過課程學習,讓他看待事件發生時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讓思考更具全方位和邏輯性。此外,桌遊採小組競賽,同學們也藉此學習和伙伴溝通協調,有助於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