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行政院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教育部國教署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專案團隊辦理「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融入幼兒園計畫」,從105學年10園、37班參與試辦,到111學年度,辦理規模擴大到227園、共834班參與,參與幼兒園涵蓋全國各縣市。
像是嘉義市立復國幼兒園,將閩南語融入一日作息及各項活動,讓幼兒熟悉閩南語並自然運用,例如在學習區以閩南語分享自己的作品並與同學聊天,今年也結合計畫,將校園裡的老屋翻修成故事屋,鼓勵幼兒以閩南語介紹故事屋。另外,在學期末舉辦閩南語闖關遊戲,由教保服務人員輔導大班幼兒擔任關主,使用閩南語帶領中、小班幼兒進行遊戲,增進幼兒閩南語表達能力。
新竹市西門國小附幼則是第1年參與這項計畫,由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增能活動並帶回園內分享研習資源。該校引導幼兒在學習區使用教學設備錄製閩南語故事,也以閩南語進行節慶活動、全園性宣導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閩南語的環境中。防疫期間則改採用線上教學,讓親子使用閩南語,將閩南語的使用延伸到家庭。
彰化縣萬來非營利幼兒園的教保服務人員透過自製教具進行班級的閩南語情境佈置,與幼兒一起創作閩南語的學習區名牌,並用閩南語與幼兒討論餐點的名稱、食物味道、顏色等日常話題。同時結合社區參訪,到河濱公園灌蟋蟀、參與媽祖遶境活動,連結在地文化課程,讓閩南語自然融入在課程及生活中。
另外,計畫專案團隊111學年度起辦理線上、實體同步進行的增能活動,包含工作坊、期末成果分享及巡迴輔導諮詢專車等,讓教保服務人員了解如何營造豐富的語境及執行沉浸式教學活動。
國教署表示,將持續鼓勵各教保服務機構將閩南語融入幼兒園的例行性活動、全園性活動和相關教學活動中,透過互動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幼兒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使用閩南語的習慣,提升幼兒閩南語的聽、說能力,讓閩南語成為幼兒日常自然使用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