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生活

7位術德兼備、躋身國際的大師 今獲得東元獎

2022-10-29 發佈 邱祐慶 臺北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提供)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提供)

以「科文共裕」為願景的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今天(29日)在舉行第29屆「東元獎」頒獎典禮,得獎人共7位,其中科技類獎得獎人5位,研究成果產業應用成果豐碩,技術轉移高達738個計劃,技術轉移金高達23億元;人文類獎得獎人兩位,都是「聲音保存與聲音藝術」領域中,術德兼備,獨樹一格的大師。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劉致為,在這個全世界都在拚IC技術的年代,創下世界「最高矽遷移率」,同時也是「垂直堆疊通道電晶體層數最高」的世界紀錄保持人,被譽為全球IC產業蓬勃發展的幕後英雄人物。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林法正院長,學而優則仕,積極為國獻策,是能源政策的核心智囊,不僅催生具有「戰情室」功能的智慧電網,並且督促政府與台電成功挑戰0到70%的用電調度政策。 

  

臺灣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陳亮嘉,為助攻產業搶灘國際市場,號召學界實驗室、48家AOI設備製造商以及設備使用者,成立「先進自動化光學檢測設備研發聯盟」。 

  

臺大醫學院小兒科的黃立民特聘教授在疫情最膠著與紛擾之際,經常以學術研究為立論依據發言,今年5月臺大醫院宣布腸病毒71型疫苗EV71vac三期臨床試驗成功,證明臺灣是有能力研發疫苗的國家。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材料的創新發明包羅萬象,也讓40幾家廠商受惠於李所長的電子與半導體構裝產業自主化材料生態鏈建立、顯示器產業關鍵材料自主化、低碳排循環材料與製程等,對產業發展貢獻卓著。 

  

「聲音保存」由新竹湖口鄭聯合診所皮膚科徐登芳主治醫師獲獎,徐醫師熱衷於各種老唱片的蒐藏與整理,為臺灣百年來與聲音有關的歷史,提供了27萬字的研究成果,且完全無償地提供3,712張78轉唱片(蟲膠)給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聲音藝術」則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王福瑞副教授獲獎,王教授是臺灣聲音藝術創作的先鋒,熱絡國際的音樂交流。30年來持續探索聲音的可能性,推動實驗音樂與當代藝術的結合,並藉由教學和國內外展演活動,培育聲音藝術創作者,表現傑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