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開打,美國祭出的晶片制裁包括人才,也被外界視為最具殺傷力的制裁。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今天(27號)在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中被問及我國半導體人才培育問題,他回應表示,先前就已成立的半導體研究學院,第一階段已進行差不多,接下來也會啟動第二階段的大學學程設立與在職專班的培養。
美國晶片禁令一波波,美國總統拜登新的行政命令規定,自10月12號起,任何美國人(含美國公民、持綠卡的永久居民或依美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實體)未經許可,不得協助中國「開發」或「生產」高階晶片,否則將失去美國公民身分。這項行政命令被視為美中科技戰中最大殺手鐧。
被問及我國半導體人才培育問題,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目前國內已經有6所大學成立半導體研究學院,這部分都跟業界進行充分合作,第一階段是先以招收研究所的碩士及博士學生為主,一個學院約有100到120個名額,推動相當順利,學生人數都是滿招狀態。
潘部長表示,接下來也會有第二階段的規畫,主要推動對象會是以大學生、在職進修學生為主,先前業界一直相當希望已經就職的人也可以持續充實自身的專業技術,因此目前在人才的培養上有兩面向推動,一是在數量上增加,另一方面就是培養更專業的半導體人才,不過第二階段的擴及相關學程及在職進修,會先跟經濟部與產業界討論後,持續往下推動。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補充說明,美國這次對中國大陸的晶片管制是「精準到位又在行」,分別從技術、設備跟人才多管齊下,我國目前也對於這三個面向分別有不同的因應策略。在人才方面,除了持續養成自己國家的人才之外,也會針對美國籍、持有綠卡且在中國大陸工作的這些人才,找尋是否有機會讓他們來臺灣工作,增加臺灣專業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