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際情勢變遷,為了維護臺北市校園師生的安全,教育局指導轄內各級學校配合9月21日國家防災日,進行全國第一次臺北市學校的防空地震複合式災害疏散避難演練,期望藉由頻繁的複合式災害疏散避難演練,讓師生熟悉校園各種災害避難實務。
9月21日9點21分國家級警報響起,臺北市大直高中同步進行地震災害疏散避難演練,學務主任吳淑珍表示,全校師生聽到地震警報響起時,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三動作,待地震結束後師生用物品保護頭部疏散到大操場,集合後清點人數,並確認建築狀況。
臺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表示,臺北市學校每學期例行性進行防空和地震災害演練,今年首次結合國家防災日,於全北市學校進行防空地震複合式災害疏散避難演練,期望透過本次的演練機會教育,提升師生對於防空和災害的危機意識,增進危難發生時緊急處理的知能和避難動作,並能落實在生活中,降低災害發生的損害程度。
臺北市率全國之先,頒布並實施校園111年國家防災日防空地震複合式災害疏散避難演練實施計畫及行動指引,透過線上說明會、實地到校輔訪等方式協助學校完成全校師生防空避難處所疏散動線及地震疏散位置規劃、劃設空襲、地震災害的防災地圖。
曾燦金局長前往大直高中視導國家防災日演練情況,他表示,師生在疏散時確實做到不推、不語、不跑的安全原則,未來可加強在防空避難的疏散速度。此外,透過這次演練也發現如果ICT系統中斷使網路停擺,學校應先建置內部網路或是用對講機作為輔助,在災難發生時讓通報或搶救資訊順利傳達。
面對各種自然、人為災害來臨的可能性,臺北市將複合式災害避難正確觀念從校園扎根,讓學生學習複合式災害避難正確動作,聽聞空襲警報或地震警報響起時能從容面對,也期望能將相關知識帶給家人、朋友,達到全民國防教育及提升民眾災害自救、互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