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20年來致力提供視覺損傷幼兒早療服務,今年為16位畢業生舉辦《幸福微光,eye不止息》視覺損傷幼兒早期療育20週年感恩暨畢業童樂會,邀請來自全臺20位歷屆畢業學長姊回娘家,以精彩的才藝表演歡慶早療服務20週年,並向應屆畢業的學弟妹們獻上祝福。
畢業生代表杰凱演唱《數星星》向媽媽及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早療教室老師們傳達滿滿的愛與感謝。杰凱2歲來到臺中早療教室時缺乏感官刺激,沒有口語、動作發展遲緩,一路上由家人跟著老師一步一腳印的邁進,才為杰凱打下穩定的基礎。5年多早療教育訓練讓杰凱知道如何用眼,口語也大幅進步,除了唱歌,平常還可以說個簡單的小故事給老師聽!
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王晴紋總幹事表示,視障兒的早期療育很重要,因為我們人類的學習有8成來自於我們的眼睛視覺,如果看不見了或是視力有缺損,就會失去很多學習的管道和機會。早療服務部林一蘭顧問表示,成立早療教室最大的受惠者是視障兒本身和他的家庭,因為多了一個陪伴和支持的團體,當家長到早療教室後會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的孩子有視覺障礙,也有同樣遭遇的家庭,讓家長和孩子不孤單。
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理事長陳旋旋表示,協會從民國91年起提供視覺損傷幼兒早療服務,並在財團法人保力達公益慈善基金會的支持及各方專業團隊的努力下,於臺北、台中、高雄成立早療教室,在27位老師的協力下,幫助全臺千餘位視損幼兒及其家庭,奠定幼兒全面性身體功能發展,及家長所需的教養及視障教育知能。今年16位畢業生中,多屬於視覺合併多重障礙孩童,相較於早期服務以單純視障孩童為主,近年多重障礙孩童個案數已達7到8成,在早期療育過程中家長與老師們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在本次活動中也邀請20位歷屆畢業學長姊回娘家,包括剛出爐的總統教育獎得主林立翧、蘇智揚,還有多位就讀大學的視障學生,帶來精彩的才藝表演,並向應屆畢業生獻上祝福。此次活動也發布「視覺損傷幼兒早療服務20週年紀錄影片」,見證多年來跨專業團隊的用心服務及視障個案的顯著成長。
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表示,0到6歲是兒童發展黃金治療期,若能提供穩定且長期的早療協助,奠定良好基礎,視損孩子才有能力走進社會,在後續成長中展現不設限的生命色彩。協會也將一路陪伴視損孩子教育學習、生活重建、就業輔導,創造更友善視障族群的空間,提供每個視障者的家庭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