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1年度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共同培力系列活動23日在朝陽科大舉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蘇玉龍表示,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國內許多學校師生投入現場場域實踐,展現大學不同面向的價值,他期待更多大學重視USR帶動大學質與量的改變,找到自己的大學使命。
23日在朝陽科大舉辦的「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以「從領域到場域,大學轉型的金燈台」為主題,邀集各校分享大學各領域的專業與地方的需求、社會的趨勢做結合,引領大學推動更接地氣,與時代接軌的人才培育永續規劃。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蘇玉龍表示,大學社會責任是大學轉型的最佳解方;他強調,大學社會會責任精神是以人為本,將社會視為生命共同體,從在地需求出發,透過人文闗懷,協助解決區域問題,與社會共好。
也因此,蘇玉龍計畫主持人說,教育部推動USR期待引導各大學走出屬於自己特色和可以永續經營的路;在第三期計畫,鼓勵各大學要能落實USR政策目標,深化SDGs議題,將USR融入校務治理,具體連結學校中長程發展計畫。他進一步指出,在第三期計畫中新增2個特色,第一是「特色永續型」計畫,鼓勵大學將地方議題納入學校教研發展重點,形成教研特色;第二,則是為了協助學校實踐計畫整體運作,及落實校務支持規劃方案,其中也針對USR Hub將依審查結果及均衡各大學推動的USR量能,對部分學校予以經費補助。他強調,大學社會責任第三期計畫的重點目標,即在於將USR做為校務治理的核心,推動校務整體安案,發展大學特色。
蘇玉龍計畫主持人表示,2017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至今國內學校師生投入現場場域實踐帶給大學教學研究,人才培育,在地合作甚至國際連結上的轉變,展現大學不同面向的價值,他期待更多大學重視USR帶動大學質與量的改變,找到自己的大學使命。
朝陽科大校長鄭道明也提到,大學在社會上的責任備受重視,許多大學研究對政府或民間服務外,也主動走出到鄉鎮,結合民生需求,投以大學研發技術解決。他舉例彰化大村盛產葡萄,但是葡萄藤廢棄物多以燃燒處理,但是對環境不利,朝陽科大的團隊則將廢棄葡萄藤碳化,做成線香或是肥皂,解決廢棄物並加以利用,幫鄉民做成文化創意產品,他強調,USR與以前大不相同,大學走到鄉鎮了解民生需求,透過對話與學習使USR推動更到位。
又像是幼老共園,鄭道明校長說,幼兒園面臨少子化的同時,也伴隨高齡化社會,大學如何利用幼兒園閒置空間與能量,提供對銀髮族的照顧,像是爺爺奶奶和孫子一起上學,共同交流學習,到了下課,爺爺奶奶牽著孫子一起回家,據了解,目前全臺都有幼兒園轉型為幼老共園。
又像是朝陽應用化學系善用昆蟲費洛蒙,替代農藥使用,維護友善生態環境,之後更透過行銷,協助鄉鎮農特產創造高附加價值,他以雲林縣褒忠鄉有才村的黑豆為例,在無毒生產黑豆之後,投入黑豆咖啡或是黑豆醬油,讓無毒農業或是有機農業,再走向加工食品到行銷,這就是USR的最佳實踐。
111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從領域到場域,大學轉型的金燈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以「從未來大學看USR的發展」,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以「大學永續-Yun Tech經驗」進行專題演講,朝陽科大也以「校務發展與USR之共伴效應」進行專題座談;下午,則進行4場議題與實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