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及「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分別於11日、12日接連公布得獎名單,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臺東分臺皆榜上有名,其中詹凱雯、呂宜臻2位廣播新人攜手搭檔,初試啼聲,一鳴驚人;徐恩容首次獨立參賽即獲獎,相當驚喜。
臺東分臺詹凱雯、呂宜臻以作品《綠色環保傳承倫理香火》,獲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肯定,內容介紹臺東70年金紙店第3代傳人方顯松,免費提供空間化身鄉土繪本創作基地,並與綠色冀泉社企合作,推動一爐一樹、以樹養球計畫,支持牛樟造林、贊助幼兒足球,讓傳統金紙服務業也能追求ESG,達成碳中和。
呂宜臻說,時代變遷,業者帶領傳統產業轉型文創,同時關注環保,為金紙店開創新出路,也讓大眾看見傳統信仰與環保結合的新契機。
詹凱雯則表示,離開臺東20多年後回到故鄉,發現仍有年輕人願意留在臺東傳承家族事業,訪談過程中帶給她許多感動,希望藉由報導與聽眾分享,了解金紙不僅傳遞宮廟文化,更是信眾禮神的宗教實踐,如何透過新時代的意義傳承,達到環保信念與企業永續。
2人同為廣播新人,共同摸索、學習,初次參賽即脫穎而出,呂宜臻表示,意外獲獎,收穫良多,無論是擷取訪談重點、剪輯、文字敘述各方面都有新突破,也感謝分臺長黃凱昕的指導,給予她學習的空間與機會。
詹凱雯說,有機緣踏入廣播行業,為了蒐集素材必須克服緊張,與陌生人暢談,花了一段時間適應、摸索,後來發現,「只要真誠的去了解這個故事,對方也會很願意分享」,而為使報導更立體,讓聽眾更能帶入,與夥伴費盡心力,很榮幸受到評審青睞,未來會繼續向前輩們多多學習。
臺東分臺徐恩容以「東海岸扶老攜幼與『礙』同行系列報導」,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特優,她說,回到故鄉後,察覺東海岸青年人口外流嚴重,社福資源匱乏,期透過報導,讓聽眾理解在東海岸地區投入資源提供早療、延緩失能服務的團隊,如何成為當地支持的力量,引發大眾關心偏鄉議題。
徐恩容表示,獲獎非常驚喜,在分臺長、同事與受訪者的鼓勵下,首次獨立參賽,帶著平常心深入採訪,將故事呈現出來,她認為這個獎項不屬於自己,而是偏鄉失智長輩、慢飛天使與服務團隊,而製作節目最難的地方,「是感動的故事太多,很難在短時間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