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Ayo-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移師臺東,以移工人權議題為主題,呈現移工在臺灣從個體到群體的生命史,並回顧移工人權議題在臺灣發展的歷程,即日起至9月4日於臺東縣文化處藝文中心展出。
1991年政府正式開放引進外勞,至今在臺移工規模逾70萬人,成為臺灣社會不可或缺的勞動力,然而多數移工身處高風險、低保障,甚至充滿歧視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餐桌上美味的海鮮是哪裡來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說,一艘船上有9成是外籍漁工,工作環境狹小、封閉,工時長、風險高,薪水不多,加上雇主、仲介公司苛扣,達不到國內基本工資標準,遠洋漁工勞動條件更糟,希望透過展覽,讓大家了解移工在職場上「有多大的犧牲、有多少的貢獻。」
「移動人權特展」邀集14間公私立博物館機構、15個長期從事移工人權工作權益倡議的非政府組織,歷經1年「共學協作」完成,展覽分為4大單元,呈現移工在臺灣的日常生活、勞動處境、非政府組織如何與他們一起爭取權益,乃至梳理臺灣的移動人權運動史,完整回顧移工人權議題在臺灣發展的歷程。
人權館副館長張嬋娟表示,無論是看護工、漁工或廠工,懷抱理想到臺灣打拼,甚至安生立命,也面臨相應而生的人權議題,臺灣本身就是移民社會,如何接納這些「可愛的陌生人」,需要大家一起想辦法,使社會更加平等共榮,也期待臺東民眾透過展覽聽見移工的故事,認識故事背後的人權課題。
「Ayo-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於臺東藝文中心展出至9月4日,陸續將於8月19日及20日辦理教師專屬及一般民眾的導覽活動,並於8月14日在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舉辦《逃跑的人》紀錄片特映會及映後座談,歡迎各界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