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圓滿成長回憶 《古亭•成長驛站》校刊師生續緣展望向前

2022-07-25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古亭•成長驛站》的採訪編輯返回國小母校,重溫師生情誼

《古亭•成長驛站》的採訪編輯返回國小母校,重溫師生情誼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影響了學校的上課模式,就連對學生最為重要的畢業典禮,也因疫情取消實體活動。雖然線上畢業典禮也能獨具創意,但仍少了讓師生當面話別的真實感。臺北市古亭國中有感於畢業生的遺憾,本期校刊特別以《古亭•成長驛站》為主題,讓學生以小記者身分返回國小母校,重溫師生情誼,圓滿成長回憶。

 

擔任校刊主編的陳欣瑀老師表示,去年5月中旬疫情升上三級警戒,北市隨即宣布各校採線上教學,當屆的畢業生期待已久的畢業典禮改採線上形式舉行,同學們各自回校領取畢業證書和收拾個人物品,還來不及和老師及同學們話別,在疫情籠罩下突然結束國小校園生涯。

 

陳欣瑀老師表示說,7年級導師班上的學生常在聯絡簿上提及對國小校園的懷念,也很遺憾國小6年的美好回憶無法圓滿,因此就策畫《古亭•成長驛站》主題,帶著7年級的學生返回國小母校採訪老師,藉此與老師敘舊,也透過老師的祝福和肯定,讓這群孩子的國中生涯的發展有明確方向與動力。

 

本期校刊邀訪新和國小、螢橋國小、萬大國小、東園國小及忠義國小等學校老師,陳欣瑀老師分享,在現場聽到師生們的對談覺得很感動,大家體認到珍惜當下的重要性,並細數了過往活動的美好回憶,彼此釋懷過去曾發生的衝突等。國小老師們也發覺,這群孩子雖然才畢業半年,但已是國中生的他們少了小學生的活蹦亂跳,言談上更為穩重,不由得有感而發說道,「教育需要時間,孩子終究會長大」。

 

此外,8年級的同學也以畢業校友的身分返回國小母校,除了老師敘舊外,也以學長姐的身分與國小學弟妹經驗傳承,分享進入國中要具備的能力。馮品瑄同學說,國小時總覺得校園是一成不變,畢業一年半後再回母校,多了些陌生感,經過校園一隅,仍會發現不同之處,明顯感受到時光的飛逝。透過這次的訪談機會和老師敘舊外,也想了解老師在教學上的心得,並透過小組分工撰寫成文章。

 

古亭國中校長林泰安表示,《古亭•成長驛站》校刊讓同學藉由細膩的觀察、生動的筆觸及澄澈的體會,透過多元形式創作,珍藏師生情誼,品味青春甘甜,除了反思學習軌跡,展望未來方向外,更是份薪火相傳與昂首向前的使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