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腦血管的老化程度仍缺乏有效的衡量標記,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一套可以估算腦血管年齡的方法,不但可以估算腦神經的健康程度,也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在未來可望能有更多的應用。
由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黃楚中博士、神經科學研究所林慶波特聘教授,以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鍾芷萍醫師組成的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一千多名中老年人的腦部核磁共振(MRI)影像,建立的數理模型可以利用腦白質的體積來估算腦血管的生理年齡,並且作為預測心血管病變的基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年齡與衰老》(Age and Ageing),也是目前在高齡老化研究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期刊。
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慶波說明,腦白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也會退化及病變,導致高齡族群的認知障礙、失智等疾病,同時研究發現腦白質老化程度大於實際年齡的高齡長者,未來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提升5%,在白質方面已經看到他的一些比一般人退化比較多的話,那相對來講,他的風險就比一般來講更高5%以上;那這個人本來就有三高了,高的比率可能超過10%都不一定。
林慶波教授指出,這次的突破不僅可評估民眾當下的腦血管健康狀態,對於目前邁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更可以進一步評估國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或是應用於臨床上,評估治療老化疾病的效果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