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史博館公益文創跨域聯名 館藏文物化身香氛作品

2022-07-2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芙彤園社會企業、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跨域合力「公益調香・藝術聯名」專案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芙彤園社會企業、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跨域合力「公益調香・藝術聯名」專案

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與芙彤園社會企業,首度合作跨域推出公益文創香氛產品,應用史博館紋樣圖像授權的文物故事,由三位北視家協培育的視障調香師特調出兼具藝術、公益及市場的限定版香氛產品,產品銷售的15%將回饋給北視家協,持續進行視障相關就業服務。

 

史博館梁永斐館長表示,這次的三方合作是史博館公益文創的積極作為,異業合作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透過多元跨域,打造溫暖人心的品牌。此外,三位視障學員用勇氣克服視覺障礙,用智慧從博物館文物得到創作靈感,並展現勇氣與智慧,可說是文化近用感動人心的歷程,也是愛與良善的正向循環,期望這次跨域公益合作能藉由社會大眾的關注,促成一種蝴蝶效應,形成正向的發展。

 

本次「公益調香」專案,推出三款特調產品,應用史博館的「紋樣圖案」來做產品的視覺設計,這些「紋樣圖案」都是源自於史博館四項經典文物《花鳥刺繡橫披》、溥心畬的《墨荷》、《青花花鳥八角盒》、《青花一束蓮大盤》的轉化。透過北視家協以2.5D列印技術將平面文物圖樣立體化的技術,製作出可以觸碰的「2.5D觸摸圖」,並結合史博館專業人員口述解說,讓視障調香師藉由觸摸的方式理解國家級文物,一方面拓展學員的人生體驗,二來產生調香的創作靈感,幫助學員用藝術療癒心靈,是本次專案產品的最大特色。

 

視障調香師江尉綺所發表的《賓至如歸》香氛靈感是源自於史博館的《花鳥刺繡橫披》文物,以黃檜為主調,以親切柔和的香氣,打造如同「回家」的放鬆空間,讓人感受到溫暖、幸福及被愛包圍,正契合《花鳥刺繡橫披》所洋溢著的幸福意涵。從事音樂工作的江尉綺在去年開始接觸香氛後感受到香氛所帶來的能量,現在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期望未來能將音樂和香氛跨界整合,打造獨一無二的香氛音樂品牌。

 

為了拓展視障者的就業管道,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規劃「一條龍」的視障者香氛就業模式,透過陳永泰公益信託傳善獎支持,讓視障調香學員接受調香培訓、考取國際證照,進而參與商品開發。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王晴紋總幹事表示,專案和史博館合作精選館藏經典文物製作觸摸圖,調香師藉由敏銳的觸覺感受不同主題文物,將原本是視覺藝術的文物之美,轉化成神祕的心靈圖像,再將心靈圖像透過精細的嗅覺和豐富的香氛知識,希望能透過產品傳達這樣的感動。芙彤園創辦人詹茹惠表示,視障香氛課程產品特別使用臺灣本土香草萃取出的精油,經由學員的調香天賦,傳達出來自臺灣土地的特色及療癒能量。

 

史博館長期推動「公益文創」,讓文創結合公益,提升博物館文創授權的社會價值。「公益調香・藝術聯名」專案同時呼應史博館特別強調的「公共參與,策略聯盟」、「全民資產,藝術經濟」的發展方向,並讓博物館文創能實踐社會參與,並能提升博物館的社會價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