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原住民青年藝術節」邁入第10屆,關山工商原住民藝能科連續10年全勤參與,運用傳統工藝與當代媒材的創意發想,表達對族群文化的關懷與自省,也展現文化與藝術的豐碩學習成果。
關山工商原住民藝能科,是全國第一所將原住民族教育納入「藝術群」的特色科班,今年剛好是改制為職科的首屆畢業生參與原藝節展覽,呼應展覽回顧與前瞻規劃,展現改制為職科的新里程碑。
學生古秀婷共有3件參展作品,包括陶燈、木雕及版畫,本身是布農族的她,卻在作品中融入了達悟族與排灣族的圖騰意象,古秀婷說,由於已經了解自己族群的文化,希望能在創作過程中,認識更多不同族群圖騰所象徵的意義。
學生王聖權參展作品豐富,有陶燈、竹籃、版畫以及首飾等,他說,最喜歡的作品是印上自己手掌的陶燈,象徵3年求學過程中,從不會到會,靠著雙手一點一滴累積各種創作技能。
史前館「原住民青年藝術節」邁入第10屆,提供原住民藝術教育展現成果的平臺,關山工商原藝科已連續10年參與,科主任廖冠棋表示,經由原藝節展覽除了讓學生展現創作,也讓在同領域學習的學生們有機會互相觀摩。
原藝節策展人林建成表示,關山工商原藝科學生人數雖不多,但創作豐富多元,無論陶藝、木雕、編織、蠟染、版畫,都展現出相當高的質量,推動原住民傳統藝術的努力與發展令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