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雙園好漾少年守護海洋 以行動追求環境永續

2022-07-12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擔任導覽員的楊舒涵同學深刻體認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擔任導覽員的楊舒涵同學深刻體認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

臺北市雙園國中結合視覺藝術及校本課程「好漾少年」,辦理「我愛海洋:23.97的海洋哲思課」系列活動,藉由班級共讀、展覽導覽及與作家有約活動,將海洋素養融入多元學習課程,引導學生瞭解海洋環境與海洋生態所面臨的衝擊,進而以自身力量從日常行動追求環境永續的發展。

 

雙園國中王琢茲老師表示,讓學生對海洋永續議題有感,才會產出行動和改變,因此設計班級共讀活動,以廖鴻基著作《23.97的海洋哲思課》為文本,藉由書中生動且趣味的文字敘述,讓學生了解海洋環境與生態所面臨的衝擊,培養海洋核心素養,進而主動關懷海洋。此外,也結合藝術領域課程,讓學生把記憶中海的美好,用圖像紀錄下來。

 

配合北市教育局與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出的海洋閱讀校園巡迴展,雙園國中802班同學擔任各主題展版的導覽員,向7年級學弟妹分享海洋現況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楊舒涵同學表示,擔任導覽要有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把接收到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話語,再傳達給別人。為了能勝認這份工作,楊同學在事前積極練習,期望透過自己的說明,讓學弟妹們能瞭解人類對海洋和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雙園國中也安排作家廖鴻基與學生面對面分享「海洋閱讀」,以他親身經歷及生動的故事,提升學生對海洋的興趣,成為關懷海洋的自主行動者。楊舒涵同學從活動中瞭解「環境自覺」的概念,體認到人類常因缺乏環境自覺,以為自己對環境的危害十分微小,而沒有實際行動去保護環境,導致環境問題依然沒有改善。楊舒涵同學有感於塑膠垃圾對海洋環境的危害,因此她現在都自備水壺出門、減少垃圾產生,期望以個人行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為了能喚起學生對環境永續的重視,雙園國中鼓勵學生思考常用物品的替代方案,探究環境議題,並發展出行動策略,以公民記者、環保型YouTuber等新媒體型態,為環保發聲。同時學校也舉辦「我愛海洋誓師大會」,全校師生宣誓以行動保護海洋,用自身力量從日常行動追求環境永續的發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