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華人傳統「保留全屍」的觀念、教學遺體捐贈並不盛行,多數醫學系也面臨「大體老師」不足的問題,慈濟大學特別針對「大體老師在醫學教育上的意義」研究,論文也因此獲得國際醫學教育期刊〈Academic Medicine〉刊登。
〈大體解剖課程與捐贈者家庭互動的影響:學生給無語良師信的主題分析〉由朱紹盈教授、曾鼎鈞醫學生、何縕琪教授、曾國藩教授共同研究發表,慈大解剖學科主任曾國藩教授表示,慈大的大體解剖課程,安排慈大學生家訪捐贈者家屬,瞭解他們的生活、與家屬互動,再透過學校的人文典禮,讓醫學生產生感恩、尊重及同理心,同時也深刻瞭解未來職業的重要性。
醫學系朱紹盈老師,發揮自己的敘事醫學專長,與解剖學科曾國藩主任以及教育傳播學院的何縕琪院長,以及醫學系學生曾鼎鈞,針對跨越三年、共125封醫學生寫給無語良師的信,加以分析。將內容分為「醫學生的無語良師」、「與無語良師和家屬的連結」以及「個人反思與內在轉變」等三部份。展現學生如何從這堂課學習面對死亡,並培養看見「人」的專業素養與態度。
慈大表示,Academic Medicine是醫學教育裡排名第一的期刊,由美國醫學院協會出版,此雜誌平均退稿率超過90%以上,能獲選刊登,除了是對慈濟醫學教育的肯定,也讓無語良師的大捨精神與愛被更多人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