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將美感融入燈藝創作 古亭國中傳統燈藝展鄉土教育中心登場

2022-06-22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古亭國中燈藝隊師生共同策劃「有燈的地方看得見美」特展,將傳統燈藝與民眾分享

古亭國中燈藝隊師生共同策劃「有燈的地方看得見美」特展,將傳統燈藝與民眾分享

為了讓大小朋友對傳統燈藝有更深的認識,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與老松國小、古亭國中,自即日起到7月10日舉辦「有燈的地方看得見美-古亭國中傳統燈藝展」,讓學生藉此認識傳統民俗風情,進而關懷在地鄉土文化。

 

本次特展由古亭國中燈藝隊師生共同策劃,校長林泰安表示,本次傳統燈藝展集結了學生、親子和老師的作品,主題和形式多元豐富,包括各式造型的花燈設計、彩繪燈籠外,並將國外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融入在傳統藝術創作元素中。此外,同學們的作品還結合了燈光藝術,讓傳統燈藝能更具實用性,成為日常生活空間的傢俱燈飾。

 

由燈藝隊5位同學齊力完成的「虎來寶 幸福到」作品以飛天虎一家四口為主角,楊堉驊同學表示,藉由虎爸爸慈祥地帶著小虎哥、虎媽媽抱著襁褓中的寶貝虎,展現全家歡樂、甜蜜美滿的氛圍。馬鈺翔和學長合作的「蝶舞圓圓」作品,由兩隻小貓熊化身為古代舞者,身穿傳統服飾,舞動著衣袖,模樣相當可愛討喜。

 

林美鶯同學的作品造型是一朵盛開的花,在鐵絲骨架外套上了色彩繽紛的絲襪,她表示,暖色系的造型展現熱情洋溢。這件作品跳脫傳統花燈的造型和用途,可作為居家照明用的燈飾,大大提高了實用性。

 

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表示,「有燈的地方看得見美」特展提升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識,並能深入淺出地瞭解「傳統燈藝」傳承的重要性。特展現場除了多種造型的花燈外,還有花燈的骨架結構、照明電力配置、裱布、裝飾等花燈製作流程說明暨實物展示。並介紹臺灣燈會源起臺北,臺北市對臺灣燈藝文化發展有過往的承先、現在的延續、未來的展望,正呼應2023光源臺北,臺北市是「第34屆臺灣燈會」主辦城市的主題軸心。

 

林泰安校長表示,希望同學們持續將傳統燈藝結合生活科技、藝術創作,並能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實現108課綱藝術課程所期望培育學生擁有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將藝術融入在生活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