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百年古蹟轉型劇場 「萬座曉劇場」演出宮部美幸怪談「之間」

2022-06-09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萬座曉劇場」 開幕系列演出改編自宮部美幸的怪談作品《之間》

「萬座曉劇場」 開幕系列演出改編自宮部美幸的怪談作品《之間》

位在臺北市萬華區的百年古蹟臺糖臺北倉庫,今年5月轉型為表演藝術場地「萬座曉劇場」,在6月10日到12日將推出曉劇場改編自日本知名作家宮部美幸的〈哭泣童子〉、〈和尚的壺〉的作品《之間》,帶領觀眾穿越虛實,窺探人性的善與惡。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為活化文化資產,媒合萬華在地劇團曉劇場,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進駐糖廍文化園區,將百年歷史倉庫打造為劇場空間「萬座曉劇場」。文化局田瑋副局長表示,「萬座曉劇場」應該是第一個利用古蹟作為售票演出的劇場,感謝營運團隊曉劇場,並沒有因為活化古蹟所需面對的建物法規、消防安全及文資計畫等難題而退縮,反而是偕同有豐富修復活化文化資產專業經驗的呂大吉建築師,打造兼顧古蹟文化價值及公共安全的專業表演場館。

 

田副局長指出,戲劇在發展上有多元型態,如何彰顯古蹟的價值則將由文化局從旁輔導,此外,萬座曉劇場於修復期間免繳租金,同時修復經費及後續每年管維費用均可折抵租金,希望能夠減輕營運壓力,讓萬座曉劇場站穩腳步,持續深根萬華。

 

曉劇場過去作品反映當代社會現況,在萬座曉劇場開幕與疫情與藝文共存的臺灣當下,推出結合鬼怪與疫情的文學改編作品《之間》,將遊走在宮部美幸小說的恐怖與現實之間,與當代社會強烈的呼應。《之間》改編自日本知名作家宮部美幸〈哭泣童子〉、〈和尚的壺〉兩篇作品,〈哭泣童子〉中的甚兵衛是一個墨守成規的管理人,甚至不懂如何面對女兒犯下的罪行,而最終也鑄下大錯;〈和尚的壺〉則是在一場疫病中有人承擔了被附身來救助疫病;在面對未知的鬼怪與疫病,人們如何在黑暗與光明間抱持著希望。

 

過去曉劇場夏日微涼夜話系列吸引眾多喜愛鬼故事怪與怪談的粉絲,曉劇場藝術總監暨導演鍾伯淵表示,劇場看到的不只有陽光的或是開心的喜劇,期望在「萬座曉劇場」能讓各種戲劇題材持續被發聲,製造有趣的看點。

 

曉劇場多年來持續深耕萬華地區,未來將以獨特團隊和場館共生營運,並規劃以文學實驗、社區共融、國際連結三大區塊,建立場館獨特風格,也使團隊得以有穩定後台,持續深化創作美學。未來萬座曉劇場亦將透過自辦節目、專業策展、同時開放演藝團隊租借使用,以萬華為據點,培養在地觀眾,並與學校、社會團體合作推廣表演藝術;以曉劇場創作、劇場空間、艋舺國際舞蹈節、曉劇場藝術進駐計畫等資源,連結國內外網絡平台,豐富多元表演藝術生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