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推動「零飢餓」計畫,在今天(6日)舉辦記者會,除了希望透過食農教育向下扎根外,更進一步提出「零飢餓」實踐的三大策略,分別為「擴大服務」、「響應惜食」及「公私協力」,希望藉此協助近期受到疫情與烏俄戰爭雙重影響下的民眾與弱勢團體,能以更親民的方式,獲得健康和營養的食物。
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由於去年開始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再加上疫情雙重打擊,許多民眾經濟受到影響,為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與食農教育法,推動「零飢餓 (Zero Hunger)」計畫,目標是希望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共同渡過疫情與國際情勢影響下的關鍵時刻,讓受影響的國人與弱勢族群,在食物與營養方面能充分獲得照顧。
陳吉仲主委補充,「零飢餓」實踐的三大策略分別為,策略一「擴大服務」部分,將針對既有的45處農村綠色照顧社區以及69處農漁會,以協助高齡者與弱勢家庭提供餐盒;策略二「響應惜食」,預定在22處農會農民直銷站設立「惜食專區」,提供價格親民的國產食材;策略三「公私協力」部分,農委會將修法「國內糧食救助作業要點」擴大救助糧食申請對象,將社福團體、綠色照顧站納入,並協同企業共同投入,同時設立關懷專線提供諮詢。
農委會表示,零飢餓專線也正式啟用,提供民眾詢問幸福餐盒與惜食專區等相關問題,而要實踐「零飢餓」目標,除了政府的政策推動外,來自地方農村、農漁會,以及民間企業與國人的支持也相當重要,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企業響應投入,希望號召更多企業認養或贊助不同地區或鄉鎮,有效消除飢餓、照顧更多弱勢族群,還能提攜在地商家發展永續農業、推廣食農教育、縮短食物碳足跡,讓臺灣每個角落都能生生不息,更多政策內容及資訊,民眾可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零飢餓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