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臺師大「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計畫」 分享成果

2022-05-18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埔里茭白筍田農事服務  對接SDG15-「陸地生態」(110.11.27攝影)

埔里茭白筍田農事服務 對接SDG15-「陸地生態」(110.11.27攝影)

教育部每年擇優補助公立大專校院辦理「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計畫」,針對人權法治、校園安全及反毒、公民品德、學生社團、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網路沈迷輔導等議題,提出為期3年的中長程發展計畫,促使各校發展其特色,並營造優質學習環境,增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教育部補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建構以社區為基的公民實踐與創新服務計畫」的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特色主題計畫,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計議題導向式的實踐服務方案,強調學生跨域學習、自主學習、以及體驗學習三大學習型態,進而辦理一系列的學習方案,希望學生運用所學關懷服務社區與社會,以促使學生體認自我社會責任及培養校定基本核心素養。規劃由基礎至進階學習的螺旋式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強調「課外學習」的理念與重要性、建立「證據為基礎」的評量模式,進而社區實作、反思引導、活動推廣、資訊系統、成果展現、評量機制等六大面向推廣架構。

 

臺師大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科技學院協作,帶領學生到暨大USR協作場域-「最佳主茭腳白筍農場」進行農事服務與體驗,引導學生對接SDG15-「陸地生態」目標,除了下田進行農事服務外,更邀請農場主人現身說法,利用真人圖書館的分享形式分享創業及維護農田生態的心路歷程;同時,也帶領學生參與暨大船艇特色課程,讓學生駕著船艇享受在日月潭划行的波動,更展現與大自然的相互融合的情境,以及對陸域水生生態系統的理解,對接SDG14-「水下生命」目標,希望透過服務實作體驗,讓參與學生聆聽從場域來的聲音、去感受大學涉入的態度、去體驗學生跨場域學習的價值,以及去了解社會實踐的溫度。

 

臺師大並招募社區高齡者共同推動「青銀共學微型音樂劇」,係由社區高齡者與大學生共同創作、共同演出,提供健康、亞健康(輕度失能、失智、失聰)的高齡者,展現終身學習生命力的夢想舞台。音樂劇除了鼓勵大學生與高齡者共同激發創意外,更強化參與者美感素養、人文思維、社會關懷等公民實踐的能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