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藝文

駁二《HOPE—希望的形狀》 祈願世界和平

2022-05-06 發佈 劉怡彣 高雄
駁二「HOPE—希望的形狀」開展,文化局局長王文翠欣賞「承載希望」展區。

駁二「HOPE—希望的形狀」開展,文化局局長王文翠欣賞「承載希望」展區。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推出《HOPE—希望的形狀》臺灣日本設計師聯合創作展,集結臺日共28位設計創作者,將無形的希望透過設計手法具體呈現;展場也邀請觀展民眾繫上絲帶,在動盪不安的氛圍中,傳遞希望與力量,自即日起至10月30日,在駁二大勇區C5倉庫當代館展出。

 

高雄市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對於國際紛亂大家都深刻有感,不論是隨著病毒肆虐不斷飆升的確診數字,或是新聞播報中的戰爭畫面,都令人憂心不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期盼透過《HOPE—希望的形狀》臺日設計師們發揮視覺設計專長,以希望為題,牽起設計對社會的關懷。

 

《HOPE—希望的形狀》展場入口處的巨型紙鶴,以日本象徵希望與平安的千紙鶴來「承載希望」,將20位臺日設計師以希望為題創作之圖像放大印製,並一隻隻手工折成大型紙鶴漂浮於開闊空間,穿梭其中一一理解每一隻紙鶴圖象背後故事的同時,也透過紙鶴工整的摺線稜角感受到創作者用心珍貴的期望與心意。

 

策展人林唯哲表示,「HOPE」計畫將永續進行,其衍生的展覽繼日本東京、臺南及臺北後,來到故鄉高雄,以「希望的形狀」為名策展,更首次將創作圖像立體化展示。展覽主視覺中可見三組鮮明色塊:紙鶴、筊及絲帶,除了是展覽三大展區的象徵圖像,也分別代表日本、臺灣及西方文化中「許願」的儀式及物件,傳達祈願希望成真的珍貴心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