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北竿雌光螢與東莒黃緣雌光螢為2012年新發表的2種螢火蟲,只分布在馬祖列島,現存不到200隻。為保全及維護馬祖列島雌光螢之生息,農委會及連江縣政府今天(3日)同步公告「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馬祖列島雌光螢野生動物保護區」,範圍包括北竿、東莒、西莒等部分區域,面積將近13公頃,這是首度針對島嶼生態系昆蟲所劃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馬祖列島結合了大陸與海島的氣候特性,形成特殊的生態環境,2007年首度由東莒國小王建華校長發現當地有雌光螢分布,經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已故博士何健鎔協助調查,在2012年鑑定確認馬祖列島的雌光螢為新種,隨即發表了2種雌光螢科的螢火蟲,為紀念其特殊地域性,便以馬祖列島地名為依據,分別命名為北竿雌光螢與東莒黃緣雌光螢。
連江縣政府委託調查發現,北竿雌光螢和東莒黃緣雌光螢都偏好棲息在空曠、低矮稀疏的草地,近年因為道路開發與光害,使得雌光螢分布地點與族群逐年衰退,且由基因序列分析發現,兩種雌光螢遺傳多樣性極低,不利於未來適應演化,因此保護區的設立可以避免棲地破碎化及人工設施危害族群數量,保護雌光螢所剩不多的棲地環境。
連江縣政府表示,生態習性特殊的雌光螢,極具發展成馬祖列島夜間生態旅遊的潛力,若在獲得保護後族群量能增加,將有機會與藍眼淚一樣成為當地重要的自然資源,未來連江縣政府也會在兼顧生物資源保育下促進社區觀光,發展馬祖永續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