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滑鼠符合人體工學 避免腕隧道症候群上身

2022-04-28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復健科侯鐘堡醫師提醒滑鼠手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

復健科侯鐘堡醫師提醒滑鼠手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

根據「2022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每日平均使用鍵盤和滑鼠6.8小時,95%的受訪者覺得身體痠痛和疲憊,其中有近8成使用鍵盤和滑鼠超過8小時的上班族表示,手部明顯感到不舒服,包含手痠、手痛、手麻、僵硬及無力。復健科侯鐘堡醫師提醒,這些症狀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相關病徵,如果輕忽很有可能產生更嚴重身體危害。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為是滑鼠手,好發於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學生族群和上班族,因從事鍵盤滑鼠操作需要重覆性使用腕部活動。復健科醫師侯鐘堡醫師表示,曾有位30多歲的年輕女性,因設計工作需要長期使用滑鼠,手麻痛情形不只工作時發生,連晚上睡覺也被痛醒。由於工作忙碌而遲遲未就醫,直到發現手掌肌肉漸漸萎縮,手腕放射性疼痛往上延伸至手肘、肩膀及頸部,才驚覺不對趕緊就診。經檢查後發現是罹患「頸椎神經雙重壓迫症」,「滑鼠手」合併「頸椎退化」雙重壓迫神經,導致肌肉快速萎縮。

 

侯鐘堡醫師指出,當發現手腕問題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並造成手指手腕持續麻木疼痛,嚴重者為手部肌肉萎縮,此時就較難以恢復。他建議民眾減少用電腦的時間和適時休息,降低使用手腕頻率;其次,可調整電腦螢幕與座椅高度減緩姿勢不當造成的身體壓力,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手腕靠墊和滑鼠、鍵盤等器材改善手腕舒適度。

 

針對需要長時間使用鍵盤、滑鼠上班族或學生,侯鐘堡醫師建議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的滑鼠與鍵盤,滑鼠要適合個人手型,在使用過程中,手可以自然且舒適地擺放在桌面上;最後是搭配其他輔助配件,如手托及可調整角度支架,減少壓力、提升手腕支撐,增加手部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