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輩因為牙口不好、唾液分泌減少,產生吞嚥困難而造成厭食,長期飲食營養攝取不足,將可能引發健康風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出五大軟食力策略,透過「好咬好吞安全喝」的飲食,幫長輩找回食慾,避免進食時嗆咳,享有尊嚴且健康的老年生活。
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70.6%部分缺牙、21%覺得自己牙齒功能狀況差、63.2%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而被限制飲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當長輩每日三餐面臨咬不動、吞不下、常嗆咳時,吃東西不再是享受,反而是一件辛苦的事,即使眼前的料理再美味也「0食慾」、索然無味,人生從此變黑白。
高齡者因吞嚥咀嚼功能退化、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多重用藥等,造成老化厭食,進而導致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等現象,還可能出現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加速失能、臥床,形成惡性循環,不僅生活品質大打折扣,也提升死亡率。
董氏基金會指出,當高齡者吃東西或喝水時不慎嗆咳,就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死亡。肺炎從105年起至今蟬聯十大死因第三位,除了因感冒引起的肺炎外,吞嚥功能退化、嗆咳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也是相當常見的一種。
臺大醫院鄭千惠營養師表示,臨床上常看到家人因擔心長輩進食時間過久或吞嚥不易,而將所有飯菜都攪打成流質、糊狀後餵食,不僅食物質地不一定正確也失去美味,食物的營養密度變低而讓身體更加衰弱,長久下來惡性循環,讓長輩的咀嚼吞嚥能力加速退化,原本開心的用餐時光從彩色變黑白。
為了讓長輩享受由口進食的幸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提出「軟食力五大策略」,包括香一點、軟一點(好咬)、小一點(好咬)、濕一點(好吞)、固體液體分開喝,可加入銀耳糊增加湯的稠度,喝湯更安全。家人可為長輩製作好咬、好吞、安全喝的料理,幫長輩把食慾找回來。
除了「軟食力五大策略」,許惠玉主任也提醒長輩在進食時也要「專心點」、不要邊吃邊講話或邊看電視。此外,也給長輩充裕的吃飯時間,放慢吃東西的速度,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也要避免在想睡覺或剛睡醒等精神混亂時進食,減少嗆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