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海端鄉錦屏國小自104年開始推動食農教育,並以食農教育為核心發展跨域課程,培養學生農育及食育的知識與技能,從生活中實踐健康飲食與友善環境等理念,更進一步連結到環境保護、糧食危機等國際性議題。
位於南橫公路海拔約350公尺的錦屏國小,利用學校約1.2分大的廢棄荒地,種植四季蔬菜與布農族傳統作物,讓荒地搖身一變成為食農教育學習場域,教導主任邱泓智表示,從低年級的觀察、感知、體驗,中年級的農事操作、烹飪技巧,到高年級的食農主題探究,課程規劃採「完全食農化」,涵蓋各領域學習。
錦屏國小在每週三、五上午時段安排學生體驗農事與勞動,單週五下午規劃2節課實施各班或全校性的食農教育校本課程,學校也有屬於自己的種植時令節奏,例如上學期種植一般性作物,下學期則種植布農族傳統作物。
余麗文老師說,在種植期間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過程中互相討論,能增加師生互動、對話的機會。林睿瑾老師則說,食農教育延伸到各領域課程,如自然課可讓學生觀察並思考如何因應作物蟲害,或是社會課從學生親自種植的在地經濟作物,思考如何發展地方產業與文化。
邱泓智主任說,學校將食農教育融入學童的日常生活,除了讓小朋友們學習掌握原始食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更希望讓小朋友學習如何關懷土地,進一步連結到環境保護、糧食危機等國際性議題。
校長黃俊瑋表示,學校老師們非常用心,多元取材,將食農知識轉化為教學內容,協助學生主動參與,並在實作、對話與合作的互動中學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