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馬明潭生態園區舉辦臺灣原生魚類復育活動

2022-04-21 發佈 周明慧 臺北
馬明潭生態園區舉辦臺灣原生魚類復育活動,同學小心翼翼地把小魚放養在馬明潭池中

馬明潭生態園區舉辦臺灣原生魚類復育活動,同學小心翼翼地把小魚放養在馬明潭池中

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與臺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合作,於馬明潭生態園區舉辦原生魚類放養活動,期望這些臺灣原生魚類能在臺北市碩果僅存的古溼地「馬明潭生態園區」中有個不受人為干擾的歸宿,並讓學生有機會認識這些原生物種。

 

環教中心表示,本次於馬明潭放養的魚種為「史尼氏小鲃」,適合生長於馬明潭環境條件的棲地,活動並邀請臺灣原生魚類保育協會鍾宸瑞老師擔任講師,除史尼氏小鲃外,老師現場還帶來其他原生魚種,如高體鰟鮍、菊池氏細鯽、臺灣石鮒、蓋斑鬥魚、青鱂魚等,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些珍貴的魚類,也透過親眼觀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講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將小魚接力放入園區最古老的溼地P3池,希望他們在馬明潭可以順利地繁衍後代。

 

這項活動原先規劃邀請鄰近各校師生前來共襄盛舉,但近日疫情狀況嚴峻,環教中心為遵守防疫政策,活動以不跨班不跨校活動為原則,僅邀請馬明潭生態園區所在地的永建國小校內班級參加。四年級白景安與周詩紜同學表示,從這次活動中除了學到一些原生魚類外,也學到如何辨別魚的方法,像是觀察體色、花紋或是魚鰭等,就能知道是哪種魚,也可以分辨公母的不同,以後如果在野外遇到也能夠分辨得出來。同學們衷心期望這些原生魚類能夠在這邊安心多生點寶寶,繼續生活下去。

 

馬明潭生態園區自102年起經專家團隊調查,確認本地為古臺北湖的溼地遺址,由於遺址位於永建國小新校區內,專家們便開始在P3池週遭建置人工生態池作為棲地補償之用,並復育本地原生螢火蟲—黃緣螢作為環境指標生物。107年8月起移交環教中心持續經營維護,作為臺北市環境教育的示範場域,除了園區本身保留物種以外,也持續引進臺灣原生水生植物種植復育,更藉由這次活動引進原生魚類,讓園區朝向臺灣原生物種復育及保種的生態環境教育教學基地前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