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濱江實驗國中將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精神融入詩歌課程,語言與文學教師團隊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探究「詩歌」,學生除了要瞭解詩歌的發展史,學習詩歌的形式結構與風格類型外,並上臺發表自己創作的詩歌,透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歷程,讓學生成為IB積極探究和勤於思考的學習者,展現出IB善於交流的特質。
「老師,背詩做什麼?」「學文言文做什麼?」濱江實中汪晴惠老師表示,學生碰到古文或詩詞課程,常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了讓學生能體認到「詩歌」並非是死去的文字、僵硬的格律及讓他們束手無策的考題,語言與文學教師團隊設計規劃「傳唱的秘密」單元,除了讓學生瞭解傳唱千年的詩歌有其價值內涵,並能連結到生活當中,如同古人用詩歌敘事抒情,在現代就以歌曲或是電影來呈現,期望讓學生能理解如果想要講好一段故事,就必須精練自己的文字。
「傳唱的秘密」是指自古至今流傳的詩、歌作品中述說的故事與情懷。現今社會腳步再如何迅捷,都跑不掉人與人的情感交流,而千年多前的創作流傳至今,也是因為情懷的共鳴。汪晴惠老師為學生整理歸納出詩歌創作的準則和規律,讓同學從詞語的收集到句子的產出,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最後完成一首能傳達個人想法的詩歌。同學們發現,原來就算是沒有靈感,只要能掌握創作原則和技巧,也能寫出一首古詩。
為了展現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八年級學生站上舞台發表個人所創作跨越古今、具豐富情懷的詩歌。李淳卉同學以《登幽州臺歌》為靈感,創作《何人知吾心》一詩,藉以表達懷才不遇的心情。熱衷文學創作的李同學是首次嘗試詩歌創作,她表示,老師就好像幫她打開文學藝術的另一扇窗,讓她認識了詩歌之美。
古詩的創作並不容易,尤其是要將現代人所使用的文體和辭彙轉化成文言文是相當困難,同學卻勇於挑戰,大量閱讀查找資料、互相討論,只為了要找到答案。還有些雖然平時作文表現不佳,或是不知如何下筆的同學,仍順利完成詩歌創作,看到同學們的努力和堅持,讓汪晴惠老師相當感動。
蔣宏蒲老師則表示,課程除了詩歌知識的教學外,學生的創作也是IB國際文憑教育MYP中學階段單元評量的核心重點,學生在產出創作理念的同時,也要顧及字詞運用和文法架構等。此外,教師也能從學生創作的作品來檢視學生是否具備韻文的相關知識。
濱江實中校長李素珍表示,語言與文學教師團隊利用IB概念驅動教學,讓學生認識詩歌歷史與格律等,進而理解到詩歌的意義與影響;並透過組織、創作和語言應用的評量方式,從中產生學習遷移的能力,這正是實現了108新課綱與IB教育所強調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讓學生擁有學習思考、自我管理和溝通合作等能力,展現IB善於交流的特質,成為IB積極探究和勤於思考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