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響應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特別聯合22縣市衛生局,透過臉書頭像特效框和IG限時動態濾鏡活動,一同呼籲社會大眾在全力對抗COVID-19同時,也別忘記同為呼吸道傳染病的結核病尚未消除,需全民投入更多關注,齊心協力才能達消除結核病目標。
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表示,在COVID-19疫情壟罩下,全球結核病防治受到嚴重影響,2019-2020年全球通報數未升反降18%,結核病死亡率不降反升,為2005年來首見,我國結核病通報數過去平均每年以7%降幅下降,2019-2020年降幅略增為10%,幸未如全球因COVID-19疫情造成死亡上升的情形。COVID-19疫情期間內我國仍積極維持診斷、治療、提供都治關懷等防治量能,降低結核病造成民眾健康及社會經濟的威脅與衝擊,也期透過民眾對結核病的認識與預防,持續投入關注、響應活動,為結核病防治盡一份心力。
中華民國防癆協會理事長余明治提醒民眾,如出現咳嗽持續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應對結核病有警覺,主動就醫、及早治療,透過6到9個月規則服藥是可治癒與控制結核病。另外,受結核菌感染但尚未發病的潛伏結核感染者,一生中有約5%-10%發病成結核病的風險,在未發病前,給予潛伏結核感染治療,可預防未來發病。呼籲結核病病人的接觸者等高風險族群,配合衛生單位轉介潛伏結核感染治療評估,保護自身與親友的健康。
依疾管署統計資料,臺灣結核病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每10萬人口約31例,累積降幅達57%,然2021年仍有7,187人確診結核病,也就是每1小時就有1人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