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訂定2035年全球齊心消除結核病,期望新案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口10例以下的目標。根據統計,受COVID-19疫情影響,2019年至2020年間,全球結核病病例通報數從710萬降至580萬,大幅減少了18%,但死亡人數卻從2019年120萬上升至2020年130萬,增幅達8%。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樹金忠指出,結核病是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在19到20世紀有「黑死病」之稱號,在近20年才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而臺灣在這10到15年間積極防治結核病,死亡人數大幅下降。他表示,結核菌就像是大魔王,潛伏在人體內宛如不定時的炸彈,雖然帶原者或是潛伏結核感染者不一定會有症狀,但等到年紀漸長、抵抗力降低,結核病菌就會開始繁殖導致發病。
樹金忠醫師強調,結核病不治療不會好,因此建議高風險族群要積極接受篩檢,根據臨床發現,感染結核菌者有10%的機會將發病,因此篩檢陽性者必須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
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秋芳技正表示,結核病好發於老人族群,特別是有慢性病患者,罹患結核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國內結核病確診個案中約6成是6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因免疫力較低,結核病發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7-25倍;糖尿病為2-3.6倍,血糖控制不佳者,風險更高。
為積極減少結核病的風險,北市衛生局111年度與9家醫院合作,針對慢性腹膜或血液透析患者、45歲以上糖化血色素(HbA1c)>9.0%的糖尿病患、60歲以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新住民等對象進行結核病篩檢。符合資格民眾可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和平、陽明、忠孝或中興院區、臺大醫院、萬芳醫院、新光醫院及振興醫院等9家醫院,由醫師轉介就可免費參加篩檢。
北市衛生局呼籲,如果民眾咳嗽超過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及食慾下降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有關結核病防治相關資訊可到臺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