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上市的草莓是許多消費者的最愛,臺灣市售的草莓除了國產之外,多數進口自日本及韓國等地,消基會針對市售草莓抽查12件產品進行檢測,以了解市售草莓是否有農藥殘留問題,結果發現整體不合格率達到五成,建議消費者多加注意。
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目前臺灣栽種草莓整體產值超過18億元,是極具經濟價值的水果,為了防範病蟲害及避免抗藥性的發生,有些農民會頻繁輪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造成農藥殘留的風險提高;同時近年來由日本、韓國等地進口的草莓受到消費者青睞,不過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消基會在今年1月間,前往臺北、臺中、彰化及高雄的不同販售通路進行採樣,購得6件國產草莓、5件日本草莓、1件韓國草莓,共計12件樣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除了1件韓國草莓未檢出農藥,其餘11件草莓皆檢出1至17種農藥殘留,其中有6件不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屬於不合格的草莓產品。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草莓外表嬌嫩,在清洗時不能過度搓洗,只能以流動的水輕輕沖洗,或以清水稍微浸泡,如果有農藥殘留恐怕難以洗去,尤其在製作蛋糕甜點時,經常使用草莓做為配料,又因為草莓不耐洗的特性,無法徹底清洗乾淨,更加增添農藥殘留的危險性,因此這次的檢測報告提供給主管機關及消費者作為參考,同時也提供給業者,希望能夠自行做好市場管理。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在食用草莓前,可將草莓在流動的水中漂洗10至15分鐘,初步清洗表面後,再將草莓於水龍頭下個別沖洗並摘除葉片和蒂頭;同時主管機關應推廣以預防、監測與干預等核心概念為基礎的「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模式,減少農藥用量及類別之外,輔以加強抽驗的機制,官民合作共同提升國產蔬果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