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校園

學生延後到校 教育部朝「第一節課前到校」規劃

2022-02-15 發佈 林宜箴 臺北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接受媒體提問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接受媒體提問

跟世界各國比較,臺灣學生上課時數偏多,近年有學生團體主張「延後上學」,加上現行有學校將早自習及第八節輔導課用來做跟學生成績評量相關的考試,致使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增加學習壓力。教育部未來將要求第一節上課前及第八節不能用來考試,騰出更多時間讓學生自主運用,並減少每學期的朝會次數。教育部正與各縣市政府做最後討論,預計今年3月公告正式方案。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2020年12月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論壇發起「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9點30分到下午5點」的提案,短時間就獲得熱烈響應,破萬人參與連署,教育部去年8月因此召開2次線上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潘部長表示,延後到9點半一事,意見分歧,因所牽涉到不只是學校作息,還包括家長接送等事項,也需要做討論。

 

後來教育部召集家長、教師、兒少團體、法律專業等各界人士開會,有共識要減少例行朝會次數,且第一節課前、第八節課不能實施考試。教育部認為,學生作息應更彈性,各校應多留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而非讓學生被課程、考試塞滿。

 

潘部長表示,經過多次討論,各方更關切學生在早自習時間的運用,有學生反應,老師在早自習安排考試,因此他們一定要到,這種狀況有必要調整。若有學校強行在第一節課前考試,教育部未來會訂有相關規定,所訂的都是最低標準,比如要求自主規畫時間至少要多長等細節,希望讓早到的學生可以自己決定要做什麼事。教育部預計3月初公布規範,從9月起的111學年開始實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