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健康

心房顫動不自覺 當心中風找上門

2022-01-18 發佈 趙佳韻 花蓮
民眾平時要注意脈搏跳動

民眾平時要注意脈搏跳動

被稱作「無形殺手」的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由於心房顫動使心房的收縮功能變差,容易因此凝結出血塊,血塊隨血液沖出心臟流到血管,就有可能堵塞腦血管造成缺血性腦中風,若民眾有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就應儘速就醫,才能及早對症治療。


根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民眾大約每20人中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者,盛行率更提高到每10人中就有1人。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心房顫動使心房的收縮功能變差後,心房內有一部分的血液流動不佳,就容易凝結出血塊,一旦血塊隨血液沖出「流到哪裡就會哪裡堵塞」。


陳醫師指出,雖然各種心臟病(如風溼性瓣膜心臟病或心衰竭疾病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都是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但其實,「年齡」才是心房顫動最大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每日幫長輩測量脈搏跳動是否規則,若脈搏跳動異常,可透過相關檢查工具與醫師評估確診。


一般而言,「心房顫動」的患者,因為心房失去了正常收縮,心臟跳得不規則且非常快速,因此會出現心悸、胸悶、喘、四肢無力或頭暈目眩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暈厥。由於冬季早晚溫差大,醫師也提醒民眾,留意自己的脈搏跳動,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就要儘速就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