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教育局攜手12所社區大學,推出12場線上小旅行,透過社區大學以最「接地氣」的小旅行推動地方學共學,並將小旅行及成果展延伸至雲端,讓更多民眾認識自身與居住土地之間的連結,領略更具深度的新北市,跨越時空邀請市民深度走讀社區中的自然人文大小事,活動從即日起到2月28日,民眾只要跟著社大一起線上走讀並填寫心得回饋單,就有機會獲得在地的特色小禮。
12所社大分別規劃地方學小旅行路線,位於都會區的永和及中和社大從雙和母親河瓦磘溝出發,尋訪枋寮街等歷史遺跡,並認識社區居民共同打造的木作小公園、社區美術館等驚喜空間;新莊社大跟著在地阿雄回顧山林水源地匯入貴子坑溪的變遷,穿梭他追捕斑文鳥、畫眉、果子狸與穿山甲的童年,找尋草埤土地公被汙水淹沒的記憶,用硬派的方式說著柔軟的鄉土情懷;板橋社大進行一場以浮洲在地生活記憶為主題的導覽,並分享由講師、校園及社區共同設計的浮洲桌遊,讓民眾認識浮洲在地生活及後戰爭文化。
三重社大由秀英花的孕育,一路淺說漫談當年車路頭街的三重埔及碧華布街;新店崇光社大由居民高肖梅及紀淑和講師,分享從小居住在中央新村最懷念的回憶,並揭開中央新村的神秘面紗,還有其他眷村聚落的形成。遠離塵囂來到三峽老街,三鶯社大帶學員品嚐著專屬三峽碧螺春,親手製作藍染的布製品、漫步在李氏聚落的巷弄間;汐止社大告訴你汐止為什麼舊稱「水返腳」,又是如何成為平溪、石碇、瑞芳的產物集散地。
樹林社大探訪後村圳及建國公園的前世今生;林口社大以「大眾爺巡狩遶境」為視角,線上踩街見證老林口的狂歡與日常;淡水社大訴說清水巖祖師爺廟大顯佛力,庇佑軍民於中法戰役中成功,又揭開傳統餅舖互有著傳承的關係;蘆荻社大與蘆荻社區文化中心積極推動三蘆島博物館,跟著古厝主人揭開蘆洲八角樓的神秘面紗,聆聽三重百年彈棉被傳承者,訴說產業變遷底下傳承的故事。
總策劃的蘆荻社區大學劉珈妮執行長表示,「土生」意喻人們的活動是從土地生長出來,再相互交織發展的文化樣貌。社區大學也是從地方土壤生長的一份子,因應各地特性發展出不同樣態,因此每個社大的小旅行都具有獨特性,土生計畫由許多工作者、師生共同參與設計,期待透過線上展覽與民眾共同學習地方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