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已成民眾日常,但是,一整天戴口罩,也容易引發毛囊炎、濕疹、酒糟肌等皮膚問題。門諾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凱淇提醒,除了每天更換口罩、選擇適當時機脫下口罩透氣、避免戴口罩時化妝等方式,落實清潔與保濕,才能緩解對皮膚的傷害。
蔡醫師表示,戴口罩之所以會造成皮膚不適,主要是因為呼吸時所產生的濕氣,會讓口罩覆蓋處的皮膚溫度上升,導致毛囊皮脂腺分泌較多油脂而阻塞毛孔,引起毛囊炎和青春痘。而戴口罩所產生的摩擦、潮濕、悶熱等刺激。也可能引起皮膚角質屏障功能的破壞,加劇了皮膚紅腫、搔癢及脫屑。
因此,皮膚科醫師蔡凱淇提出8招減少戴口罩所引發的皮膚問題。包括:做好每天清潔和保濕基本功、避免化妝後戴口罩、避免在戴口罩時試用新產品、正確配戴口罩、找適當時機脫下口罩透氣、每天更換新口罩或經常換洗布口罩、耳部濕疹患者改用綁帶式外科口罩。
尤其針對需要化妝的女性,蔡凱淇醫師也特別提醒,戴口罩時使用彩妝產品,更容易造成毛孔阻塞,若真有化妝需求,可選擇標示「不致粉刺」的粉底或蜜粉,減少使用較厚重的粉底液、BB霜等。此外,因為口罩緊貼皮膚,容易使肌膚更敏感,會加速藥品或保養品的吸收,就應該避免刺激性的治療藥品或是產品,以面在口罩的密封效果下,引發強烈過敏反應。
此外,蔡醫師也強調,若是原本就有青春痘、酒糟、脂漏性皮膚炎或是濕疹等情況的患者,戴口罩之後造成皮膚惡化情形,應及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不要等到一發不可收拾之後,才後悔莫及。